资管业务风险点这么多,管理体系如何搭建?

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丰富投资品谱系、跨市场综合化经营、满足投资者多种风险偏好,以及提高资金市场化配置效率等多项优势,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结构复杂性的不断上升,其背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足、监管制度滞后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成为妨碍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来源|资管云  本文节选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专栏文章《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框架与思路探讨》

作者|百度金融资产管理中心 康莉


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丰富投资品谱系、跨市场综合化经营、满足投资者多种风险偏好,以及提高资金市场化配置效率等多项优势,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结构复杂性的不断上升,其背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足、监管制度滞后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成为妨碍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资管业务的风险特征是什么?其风险管理体系构架、风险管理操作过程中又应关注哪些问题?本文将一一进行探讨。


一、资管业务vs传统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有何异同?


构建一套完善的业务风控体系需要具备两个基础,一是对业务模式和结构的清晰分解;二是对业务模式及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风险来源及特点进行识别和把控。因此了解资产管理业务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特点和异同,对建立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极为重要。


(一)资管业务必须要建立“两端”风险管理概念


传统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管理,往往是指资产端的风险管理。原因之一是对于自营交易的股票或债券投资业务而言,主要风险集中于资产端的投资环节;二是对于商业银行这类间接融资业务,尽管也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但由于其资金端(储蓄端)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并在利率和期限上都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和约束,其主要流动性风险来源仍在于资产端。而对于资管业务而言,由于其“代客理财”、“资产组合管理”,以及兼具直接和间接金融特点的业务性质,使得其资金端面对的风险要高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其风险管理不仅要关注资产端,还要关注资金端。


概括而言,“两端”风险管理就是要管理两个层面的匹配:一是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匹配,防范由此引起流动性风险;二是理财客户(资金端)与投资资产(资产端)的风险匹配,需了解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保证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与理财投资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以防范不必要的声誉风险。


(二)资管业务面临的风险类型更为广泛


以跨界经营和组合管理为特征的资管理财业务,突破了传统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其面临的金融风险也由传统金融业的单一风险因子为主(如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转变为多市场、多类别风险因子的混合风险。比如在资管理财业务中,往往要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以及期限和收益要求来进行投资资产配置,其组合中的资产可能包括货币市场工具、债券、非标债权,甚至未上市股权等,因此大类资产配置就成为资管业务的核心,而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多种类型的组合风险管理,以及在此之上的风险预算则成为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特色。


(三)产品结构更加复杂,操作风险管理的难度和重要性上升


受市场分业监管和资管理财市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的影响,目前资管投资往往要借助通道和载体实现,对于跨界投资的产品甚至要运用两到三个载体。产品模式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借用信托通道的信托收益权、到借用券商通道的券商资管收益权,乃至采用基金或有限合伙企业模式的股权收益权,以及跨越多个渠道和载体的SOT模式、TOT模式等。产品结构复杂性的上升,使得投资者能够获取通过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投资收益,从而成为推动资管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使风控的难度大幅增加。


一是产品结构的复杂化以及通道叠加需要签署一系列合同,从而导致法律合规风险上升;二是资金及权益流转的环节增多也导致每个环节的合同签署及资金流转监控难度加大,操作风险大大上升;三是由于通道和中介机构角色的数量及重要性增加,对中介机构风险管理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通道增加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化,致使投资风险被掩盖或监控困难,因此资管理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做到“穿透监控”。


(四)盈利模式不同导致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的方式也有所改变


传统银行业,主要是以赚取利差或资本利得为主,风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取风险拨备,以对违约风险(逾期)或风险损失进行缓冲和核销。在资管业务中,理财产品创设机构主要是以管理人身份出现,承担受托管理和中介的职责,其盈利来源于管理费收入,即原则上,资管机构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是“过手”的,无需也无法在会计上计提风险拨备用以抵补风险损失。在实践中,由于金融市场发展阶段及投资者教育的因素,目前资管机构实际上还是存在着隐性“刚兑”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要比照自营业务,门槛标准不放松。且资产风险状况变化应及时通过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出来,并及时反映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中,以降低投资者预期与到期收益之间的偏离度,规避声誉风险。相比传统信贷业务,资管业务的投后监控、资产估值、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就变得非常重要。最后,因为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没有逾期容忍度概念,使得理财产品对资产违约风险的容忍度从传统贷款的九十天收缩为零。


(五)监管环境更为复杂


资管业务作为跨界金融业务,其投资领域可能涉及到多类监管机构,面临不同的监管政策和要求,使得业务合规风控变得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不同标的金融资产可能面临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而不同市场的监管政策可能不同;二是对于资管等创新业务,监管体系也处于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监管政策更新快,监管尺度变化相对较多,因此资管风控需要密切跟踪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对业务模式和策略调整提出建议,防范直接和间接的合规风险。


二、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的体系框架


资管业务风险点众多,如果仅针对单个风险点进行管理可能会无从下手,同时也可能会陷于细节而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因此,构建一个全面、高效且能够随着业务变化有效运转的风险管理体系,则成为资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


如果将投资所寻找的确定性机会视为一个点,那么与其伴生的各种风险可被看作包围着这个点的空间,而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刻画这个不确定空间的一个多维度立体体系。该体系需要有覆盖理财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投前、投中和投后全过程的时间维度,同时在每一个时间点截面,又是由一个包含着各类风险因子的风险维度和包含各层级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管理维度所构成的风险管理矩阵。每个投资项目都可以被置于这个风控系统中进行风险定位和扫描,从而实现全流程的风险管控。


表1: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矩阵



来源:本节作者


具体而言,这里所说的全流程风控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的全流程是指整个投资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其中投前阶段,也就是投资决策阶段,体现为审查审批工作,及投资要素和条件的确定。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投资方向的选择和风险准入门槛;二是要搞清投资项目的具体风险情况,是否满足风险准入要求。投前阶段是风险管理的第一关,根本目标就是筛选风险可控的投资对象。投中阶段也可以叫交易放款阶段,这个阶段是投资落地的关键节点,以各种合同文本的形成和交易放款为具体表现。该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把控两点:一是投资决策阶段的要求条件是否在合同中得以真正落实;二是合同文本及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是否得到保证。可以看出,合规操作风险是这个阶段的风控重点。投后阶段则包含了投后监控和风险处置两项工作。近年来,投后风险管理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风险管理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快”。“快”一方面体现在通过高效的风险评估快速寻找价值低估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体现在能够提前快速获得项目风险状况的变化,及时处置,规避和减少风险损失。投后阶段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第二个“快”,即及时发现项目风险状况变化的可能性,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全流程风控的第二层次含义是指对于项目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风险,需要程序化和全方位的评估和控制,即上文所提到的风险管理矩阵。首先从风险维度入手,即针对每一个节点,把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分解,主要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合规风险等。然后是管理维度,即针对各类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通常来讲分为政策制度、组织架构和流程、技术工具(包括系统)、报告体系和风险文化五个层次,对于不同特征的金融风险,相应的风险管理层次均会有不同的手段和工具。这样,资管投资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根据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定位和分解,并得到全流程的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操作合规风险管理等更多精彩内容,请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