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4日
99公益日值得给予历史性的肯定
作者系公益人、登山者、媒体撰稿人、前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 近期,一个“现象级”的公益募款项目几乎占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这个项目,...
作者系公益人、登山者、媒体撰稿人、前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
近期,一个“现象级”的公益募款项目几乎占据了所有人的朋友圈。这个项目,就是“腾讯公益”的募款平台上的“小朋友画廊”——用艺术点亮生命项目。该项目,由网友通过一键捐赠一元、购买一幅自闭症或者智力障碍青少年画作的手机使用权来募集善款。
这个募款项目,我也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并且第一时间捐出100元“买”了一张画作。然后,紧接着就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
我之所以既未详细了解项目细节就捐款、而且也不只是捐一元,是因为2006年我担任秘书长的“苹果基金会”曾经与茅于轼先生的“富平学校”联合主办了“天堂的颜色:中国首届孤残儿童美术展”。通过那个项目,我曾到访过北京几家针对孤残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并深入学习和了解了这个人群的许多困难,深感他们太需要全社会的认知和关爱。
29日当天下午,对“小朋友画廊”项目,网上就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怀疑作品不是小朋友自己画的,有质疑为何善款并非全部给小朋友的,也有“起底”执行机构“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和受款机构“爱佑未来基金会”的…具体就不一一展开了,大家在网上或许也都看到。昨天再上网看这个项目,已经筹足1500万善款,关闭筹款了——这个进度,相当惊人。这里汇聚下我的思考:
1、我理解的“小朋友画廊”项目设计是:通过特殊儿童的优秀画作获得善款、并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同时引导全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个人群。这种设计本身并没有问题。招致网络质疑,原因恐怕在于传播的环节。一则内容尚未完善,就意外传播出去了。二则由于移动互联网传播本身的局限:一方面要减少点击次数,另一方面移动端单屏的信息容量太少。两个因素造成了“小朋友画廊”信息传达不充分的弊病。
2、这次意外而成功的公益传播,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来看,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从公益领域的专业要求来看,还是需要有所检讨——毕竟把一个未完成的传播内容投放出去,不论原因如何,与项目相关的公益机构仍需进一步完善流程控制、提高公益信用意识。
3、“99公益日”的运作模式是:腾讯网提供平台,合作的公募基金会提供合法募集善款资质,真正需要募集款项的公益机构发布募款项目,公众通过移动端点击捐赠。这个模式,有当下法律环境的硬性限制,比如必须由具备公募资质的公募基金会作为款项的接收方。而这类情况,属于公众不熟悉的行业信息。作为公益平台的“99公益日”,也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有效传播。
4、从事公益十余年,我认为:公益具有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核心特征。作为其中的专业组织,公益机构存在的核心价值是“信用”。换句话说,每一个基金会,其实都是“公益信托机构”——捐赠人将资金或资源捐赠给公益机构,委托公益机构实现公益目的。因而,公益组织最根本的生存基础是“信用”。那么,在传播中,如何展现和提高自身的信用度?是值得从业者深思的课题。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公益机构如果仅仅立足于理事会层面社会名人提供的信用背书,是否充分?或者反过来说,过于依赖理事会、合作大机构的信仰背书,是否会反过来消耗了他们的公共信用?这也是职业公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5、对于公益机构而言,受到公众质疑,是其本分,正视并解决,才是应当做好的。公益机构、特别是公益平台的存在,其重要使命就是消除公益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做好事”是一种发心,它属于捐赠人的层面;“把事情做好”才是公益机构和从业者的本分,否则公益的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仅用“良好的出发点”,并不足以解决公益传播中的瑕疵问题。
6、以腾讯“99公益日”为代表的互联网募集平台的出现,在善款募集端,划时代地改变了“官办慈善机构”(GONGO,A government 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政府主办的非政府机构)垄断善款公开募集的局面,是“互联网+公益”对中国公益领域发展的重大贡献。腾讯网、腾讯公益基金会的创新成就,值得给予历史性的肯定。
7、“99公益日”等平台,解决了“募集端”的问题,在最前置的“审核端”、中间的“执行端”和“监督端”这三个环节上有待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移动互联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更多、更颠覆性的技术手段,腾讯基金会在这方面应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希望以“99公益日”为新的出发点,进一步推动中国公益领域的长足发展。
8、腾讯的公益,既是“腾讯公益基金会”的事业,也是“腾讯网”的事业。作为这个时代对社会形态和公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互联网巨头,“腾讯的公益”已经开始发挥“项目平台”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在公益领域的“专业化培育”、“规则制度建设”、甚至“文化建构”、“文明养成”等诸多更高更广的层面上有所作为,也是值得展望和期待的方向。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其他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公益事业。
9、最后的一点心得:从事公益的职业人,不论是什么行业出身,也不论依托于什么行业,首要的自我定位应该是、也必须是:职业公益人。然后才是互联网人、媒体人、地产人、法律人等等。中国的公益事业尚处于起步期,公益的专业化,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