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4日
外卖制造生态浩劫,是不是言之过甚了?
近日,一篇《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的文章广为流传,文中称,点外卖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但外卖从选材、制作、打...
近日,一篇《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的文章广为流传,文中称,点外卖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但外卖从选材、制作、打包、派送、吃完直至扔掉这个过程,正滋生出新的生态危机。几个数字被提及: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由此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
9月1日,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平台,甚至因“配送一次性餐具破坏生态”,被环保组织起诉。
这里先不探讨文章本身的逻辑问题,单单就立意来讲,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打车、外卖o2o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诞生且在市场的洗礼中存活下来,是因为它的确提高了效率,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滴滴出行把社会上的巴士、出租车、私家车,统一到“运力”这个盘子里,来承接出行需求,缓解了交通出行的“潮汐”和资源配置问题,减轻了城市的交通负担。而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滴滴的智慧交通项目,通过优化信号灯的智能控制,令交通效率提高约10%。这在“大城市病”严重的都市中,显得弥足珍贵。
外卖亦是如此。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它解决了严寒酷暑外出用餐,或者排队等餐的场景痛点,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到各类美食。从商户的角度说,外卖平台的存在,拉长了其营业时间和服务半径,同时降低了门店选址中对地段的要求,使得经营者在人工和房租上的负担降低,利润提升。
在21世纪,时间最贵,地段最贵。外卖平台为社会节约的时间和资源成本不可估量。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它就是有价值的存在,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
退一步说,历史上每一场产业革命都有其负外部性。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的确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二战后的生物科技和信息革命,使得一切都数据化、信息化,从而造成的隐私泄露也为人诟病。
但不可否认,生产力的提高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体验外,也为环保创造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而如果都按环保原教旨主义者的要求来行事的话,人类可能只配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毫无疑问,人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而对外卖平台而言,当然也有倡导环保的责任,但平台并不具有执法权,更不能直接干预商家自主的选择,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并不违背法律法规之时。
各平台也正在以行动回应社会的环保诉求。9月6日,饿了么发布“蓝色星球”计划,通过短中长期三个规划,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外卖行业环保治理。措施包括:APP上线“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备注选项,通过用户的公民参与来普及环保观念;为大量使用非环保餐具的商户,制定经济可行的环保改造方案,如为其对接低价优质的环保餐具供应商、提供额外流量支持等,从源头上降低非环保餐具使用量;美团外卖也宣布将设立“首席环保官”一职,邀请环保专业人士、公益机构、媒体和用户代表等组成“环保顾问团”,贡献才智建议。
不过正如新京报评论指出的那:关于外卖垃圾,真正要追溯的仍是法律与监管。在外卖垃圾围城不容忽视的背景下,明确监管标准宜早不宜迟,该标准也该着眼于解决外卖垃圾的长远生态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