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4日
唐小僧理财深度解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消费观
人是感性的高级动物,不可否认高度理性和自律的大有人在,但是在感情等方面人们表达的更多是感性,在投资理财方面,唐小僧理财认为:完全理...
人是感性的高级动物,不可否认高度理性和自律的大有人在,但是在感情等方面人们表达的更多是感性,在投资理财方面,唐小僧理财认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存在,投资理财尤甚。
近日,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凭借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此奖。而有趣的是在塞勒获奖后被问及,“你会怎么花费9百万瑞典克朗的奖金?”72岁的塞勒却回答:“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光。”
贫穷和富裕的根本差距在于思维不同?为什么要非理性的花钱?首先唐小僧理财来介绍一下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意为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通常小于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所以我们不喜欢冒险,宁愿放弃得到的快乐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承受失去的痛苦。比如股民在熊市也不愿意“割肉”,以至于深套其中而无力解脱。又比如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离投资理财很远并不需要,屈服于短期诱惑,而不顾未来,结果可想而知。
“损失厌恶”同样有另一层意思,即拥有一样东西之后害怕失去的感觉,它暗含着一个假设,你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判断,常常是非理性的。这就是塞勒提出的禀赋效应,即拥有什么高估什么。所以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对于穷人而言,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喜欢的东西没货了,竟然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而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会有“禀赋效应”的心理负担。所以这个世界往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显而易见,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已如日中天,更低的理财门槛、更广阔的理财途径,让普惠金融的使用场景更广泛,未来,唐小僧理财将持续完善风控体系,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各种优质的金融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