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4日
富士达的抉择:1000万辆订单与101项标准的博弈
“我们现在每个月加上共享单车的总产能已经突破了200万辆了,基本上比之前要翻一番。”天津富士达集团分公司总经理孙昊看着专门为小黄车...
“我们现在每个月加上共享单车的总产能已经突破了200万辆了,基本上比之前要翻一番。”天津富士达集团分公司总经理孙昊看着专门为小黄车开辟的生产线,心里的喜悦已然挂在了脸上。
从减产将近一半的困境走出到产能翻番,老牌自行车厂富士达正在因共享单车而发生着彻底改变。
老厂的新机遇
从断崖式的下降到产能翻倍
在富士达专为共享单车开辟的一个车间里,一台台自动化的机器臂正在马不停蹄地运作着。在这个车间里,一条生产线在10分钟内可以下线16辆共享单车。以此计算,富士达每天都有超过5000辆小黄车下线。
与此同时,一项针对共享单车轮胎耐力的实验在不间断地进行。富士达最新研发的实心跑鞋轮胎,必须要经受得住持续6个小时的测试,在承重87公斤的条件下,以每小时八公里的速度,整车轮胎不允许有开裂、脱胎等现象。
这样的场景对于几年前的孙昊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曾经作为中国家庭“老三样”的自行车,逐渐被现代化的出行工具所替代,尤其是在大型城市中,公交、地铁、私家车的迅猛发展,让不少城市不得不缩减,甚至是取消自行车道。
自行车市场就此低迷。孙昊回忆道,富士达在最困难的时候,产能出现了三到四成的“断崖式”下降,迷茫、彷徨似乎预示着自行车行业的衰败。
质与量的突进
共享单车倒逼自行车厂技术革新
今年,富士达接到ofo小黄车1000万辆订单,工人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才能满足激增的生产任务。不仅富士达,凤凰、飞鸽等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也都因为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量订单。这让质量优质、却处于为生存而焦虑的老厂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实际上,共享单车井喷式的增长,不仅让自行车厂的订单数量大幅增长,也倒逼着老厂生产技术与产能革新。
在富士达的车间里,刚生产出来的每一辆ofo小黄车都必须经过101项标准的检验,只有全部符合标准的小黄车才能够投入使用。而这101项标准是ofo小黄车根据近年来营运中的用户反馈汇总而成的,从车体骨架到轮胎零件,每个细节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
就连和自行车生产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天津富士达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刘学权都直言,在和共享单车合作之后,突然发现原本的自行车制造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共享单车的需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严苛的生产标准以及大规模的订单数量,也让自行车的生产完成了从“小而散”到“大而精”的产能升级:根据ofo所提供的101项标准,富士达将其转化为自动化生产设备上一个个精准的参数。
颠覆产业链
厂商已不再只是生产提供者
共享单车对于自行车行业的影响还在于其颠覆了自行车行业原有的产业链,并将如富士达等自行车厂商从传统的产品提供者,转向了顺应新零售之下的服务提供者。
实际上,原有的自行车产业链是厂商只提供了自行车产品,通过分散的经销商渠道,最后到达消费者手里。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看似紧密相连,却又无法相互触及,厂商的生产变成了瞎子摸象,产能升级只能是纸上谈兵。
共享单车的进入,无疑让需求端产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对自行车的需求很快就从买车变为了租车,自行车的短途出行场景也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锁等前沿技术的运用,自行车也第一次被赋予了科技感:异形的共享单车成了朋友圈里炫耀的神器,骑车出行也成了线下社交的新方式,而良好的用车习惯将被转化为消费者征信的一部分……
消费端颠覆性的变化,与供给端自行车厂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倒逼着自行车行业供给侧的改革:剔除经销商这个中间环节,与共享单车企业联手,直接触达消费端,为其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服务,已经成了如富士达等自行车厂商的普遍选择。
“这是一场由外而内的行业的变革,它正在重塑传统的自行车行业。”孙昊表示,这倒逼了自行车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也推进着行业向高品质化进发,而无法顺应潮流的企业终将被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