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4日
老虎证券王珊:港股领涨企业一旦展示盈利能力,不要畏高
11月17日,智通财经主办的2017年下半年规模强大的内房企路演——“千亿房企时代大挑战”在深圳盛大举行。 现场除了有7家内房企登台...
11月17日,智通财经主办的2017年下半年规模强大的内房企路演——“千亿房企时代大挑战”在深圳盛大举行。
现场除了有7家内房企登台路演外,本次活动的协办方——老虎证券的社区负责人王珊也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智通财经APP特此整理其演讲干货,以飨读者。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拥抱中国核心资产的大时代”。
为什么呢?因为时代在孕育一批伟大的企业,就好像今天来的所有内房股的企业,都是中国的核心资产,这是我们不可错失的机会。就好像我加入老虎之前,其实我跟在座的大多数朋友一样,都是做投资的,我是互联网行业的研究员,然后别人问我,你为什么去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我说,因为我相信个人的选择大于努力,趋势的红利,永远都大于个人的奋斗。
如果大家还不了解我们老虎,请允许我在这里简短的介绍一下。
老虎证券,是一家成立3年半的美港股券商,我们的创业初衷是,让更多的华人投资者参与到全球的资本盛宴中,我们坚信科技一定会改变金融的未来,技术将会提高行业的效率,并且打破市场间的隔阂。我们研发了全套的券商交易系统,接入美国盈透证券的清算体系,真正实现了一个帐户玩转港股、美股、沪港通跟深港通,实现了一天20个小时的全交易。
在2016年,我们实现了1200亿的年度交易额,预计今年的全年交易额将会突破4000亿。那么老虎社区是一个专门为投资者而建的美港股社区。因为老虎的核心是交易,所以这里由交易而起,实现认知与交流的变现。最近老虎社区联手智通财经一起做了2017年港股投资调查报告,这里面的调查结果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年港股非常的火,所以我也给大家展示一些有趣的数据。
第一个,港股投资的人群。
在港股投资者中,我们调查显示,80、90后的人群已经逐渐成为主流,80后的人群占比已经接近了50%,而90后的人群也接近30%,投资人群的年轻化让我们紧跟变化,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些投资策略,是不是更符合年轻一代的需求。
他们普遍都受过了较高的高等教育,这里显示,本科以上学历的港股玩家占比超过80%,为什么我一定要提教育呢?因为我非常坚定地相信,教育影响着每个人的投资理念。
更多的港股调查显示,超过80%的港股玩家更喜欢选择内地企业,内地在港上市的公司,尤其是一些龙头股。我列了大概老虎社区最受用户关注的10大标的,还有它们的涨幅,今年至今的涨幅。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内房三魔王,还有腾讯,也就是说今年无论你买这里面哪家企业,你今年都是赚的。
这些公司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些公司,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我们的港股玩家更偏重价值投资者,有50%的投资者,他们是中长线持股,他们会选择自己看好的标的,拿超过3个月以上。虽然港股可以日内交易,以及衍生品市场也非常成熟,但是短线交易到现在也不是主流。
最后一个很好玩的数据,今年至今,有2/3的港股玩家今年是盈利的,这是我们的调查显示,有17%以上的玩家是盈利50%以上的。我不知道在场的各位港股玩家,今年的收益怎么样?因为今天是内房股的专场,我相信今年只要炒内房股的任何一个朋友业绩都不会太差。
我们老虎的愿景,就是做盈利用户数最多的一个券商。今年你只要不是太投机,好好研究企业,买好的标的都会赚钱。那么今年港股整体涨这么多,恒生指数涨幅超过30%,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今天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快速疏理一下。
这是我们港股市场的三大特色,低估值、高分红、华人配置海外资产的第一选择。
低估值、高分红,这6个字从我入行开始,从我到香港的第一天开始,所有人告诉我,港股的市场有什么特征,都是这6个字。我相信,高分红、华人配置海外资产的第一选择两点大家都没有异议。但是,低估值就很多人会说,今年市场已经涨了这么多,恒生指数涨幅超过30%,还是不是低估值呢?今天我大概看了一下,今天恒生指数接近29250点左右,市盈率大概是14倍多,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美国市场,或者是全球其他主要市场,这也就见仁见智了。
比如说,标普500的市盈率,现在是22倍左右,上证综指大概是17倍左右,然后欧洲主要几个市场的股指现在是18到20倍左右。那么实际上,我们港股即使今年涨这么多,指数层面来讲,还是比其他市场都便宜一点。如果换一个维度,跟历史数据来比,历史上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平均市盈率也都在14倍左右,其实跟现在差不多。那跟现在不同的点在哪里呢?我觉得跟现在不同的点,在于企业的盈利状态。
如果业绩不涨,光涨股价,那我们叫做纯粹的估值扩张。而扩张到一定倍数,那就是泡沫。但是现在盈利增长已经赶上了估值的扩张,尤其是我们今年看到所有的业绩都非常的棒,每一个业绩之后,估值就会越来越便宜,到今天Q3之后,我们看明年的Forward PE都大概在11到12倍之间,那么整体估值水平还是相当低的,所以说贵不贵呢?我觉得不贵,但是便宜不便宜呢?我觉得还是相对较低的。
那么,低估值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今年之前不涨呢?因为这也缺了一个催化剂,直到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始交易,就是这个催化剂真正成立了;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始交易,并且开放了南下资金总额的限制,内地资金才能无缝的,真正开始炒港股。这时香港才真正成为一个内地资本出海的一个桥头堡。配置海外证券市场,其实中国人一直有需求,尤其是配置海外证券市场,早就有欧美的一些先例可寻。
像美国、欧洲、日本,海外证券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0%。日本非常高,日本应该超过85%,但是中国才不到3%。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需求这么大的一个原因。一时间大家都说什么百万雄师下香江,就是这个问题。
我在这里搜集了两组数据,就是一个资金面的问题。
第一个数据,显示内地投资者占港股市场中外地者投资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不到10%,到2016年已经超过25%,现在这个数据仅次于欧洲。欧洲大概占比在30%以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大概是20%多一点点。
另外一边的图片显示,像日均成交额占主板日均成交额的比例,由2014年沪港通建立以来,低于1%,大概是0.8%的一个水平,到去年年底已经在8%左右,去年11月份的峰值已经超过了10%,预计今年这个数值会更高。内地资金的不断涌入,彻底改变了我们港股生态环境的变化,资产定价权易主。内资掌握港股定价权大家其实一直在听说,过去港股是由欧美机构发市的,而且大多数港股企业,其实它的主营业务都在国内,由于距离、文化差异,还有一些历史遗传的不信任感,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股权价值的折扣。但是,其实过低的估值,它本身是一个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的AH价差,同样的公司,同样的业务,为什么在不同的市场价格会差了这么多呢?会差20%、30%,甚至是50%,这是定价体系的错误。
那么,现在互联互通打开之后,就是中国资本给中国的资产重新定价的一个时候。在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内地的资金,在港股蓝筹股中占比显著上升,包括一些金融股、银行股,比如说中信证券,其实沪港通的比例已经到达了10%以上,还有包括刚才的奥园,沪港通已经超过了8%的占比,对奥园我也很看好。随着越来越多内地投资者在掌握香港资产最终的价格形态,定价权在变。这是我快速整理的一个,现在沪港通最多的几个标的,最高的神州控股已经超过40%,非常热门的融创已经20%多,长城汽车也是,吉利也大概在百分之十几了。
归根到底,一切的核心是价值,最终有价值的资产将会得到了重估。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体现在它强大的盈利能力之间,今年大涨的这些公司无一例外,业绩释放,盈利利好。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大涨了这么多之后,还能不能买?当然,涨了这么多以后,我认为肯定会有一些震荡调整,甚至假摔。短期来看,现在是年底了,年底这个时间面临机构调仓。今年涨了这么多,赚了这么多钱,大家都需要获利了结一些,或者是放个假什么的。年底的行情震荡,以及配置明年的一些仓位在所难免。但是前面我们也说了,恒指至今市盈率也就14倍多,看明年也就11倍、12倍之间,那当然是可以买的,但是买什么呢?既然指数已经涨了这么多,估值扩张的阶段也就过去了,行情分化会来得更明显一些。
我大概疏理三个方向。
一个是今年的主旋律。
经济面,确实今年在回暖,但是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过了少年快速成长的阶段。那么现在应该是处于一个稳中求进的成年人,这个阶段经济总量,增速相对会平和一些,比如我们的GDP可能增速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维持在6%左右。那么指望过去那种高增速什么都涨的红利是不现实的。那我们现在关注的就是结构分化当中的一些机会,这是改革带来的红利。
把握企业的改革红利跟基本面,这一年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转型升级,比如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加速行业间的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这些变动带来了盈利的新周期。不论我们看A股、港股还是中概股,这一年中涨好的多数是收益于结构优化。比如供给侧改革拉动了一些钢铁、煤炭等企业的业绩彻底反转,带动了房地产清库存,行业更加集中。
在这背景下,新经济领域,各个行业都上演着优胜劣汰,行业龙头相对与挑战者的优势会越来越明确,有一种赢家通吃的局面。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内房股,今年三大魔王就涨的特别猛。比如说我们更熟悉互联网,腾讯、阿里就跟别的小伙伴,拉开的不是一个身段;汽车股,整体来讲,今年汽车行业增速是个位数,但是吉利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长是128%。白酒行业今年增长是30%,但是茅台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是138%,这就是我们从结构优化中看到的核心资产。
定义一下什么叫核心资产?首先我们明确核心资产并不是说大就是核心。虽然很多行业里大白马、大龙头,它们的优势很明确,但是我们要定义核心资产就有核心竞争力的,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这个阶段,这些公司能驱动产业升级,经济上行的。比如说我们大湾区战略,那明年这些9+2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大跃进,这就是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阶段。
政策方面也很明确,未来房地产行业将不会是一个做大这个蛋糕,也是一个分领的状态。那地产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呢?比如说土储、比如说融资贷款的成本,还有现金跟负债的情况。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我始终都坚持,跟踪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盈利为王,在安全边界内精选中国的核心资产,任何的企业改革政策,最终都会落实到企业的业绩。
如果改革是一个时代的机遇,它不会一天走完,改革必然会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当你一旦发现一家企业已经在新阶段展示它的盈利能力,你不要畏高,新高之后还会有更高,因为它很可能继续分享这个时代的红利。赢者通吃或许会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