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道观点:移动医疗降温去火,整体开始务实求真

“从2015年前后的百糖大战到目前的万马齐喑砥砺前行,慢病领域的移动医疗企业发展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务实,模式也都开始变“重”。这种...

   “从2015年前后的百糖大战到目前的万马齐喑砥砺前行,慢病领域的移动医疗企业发展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务实,模式也都开始变“重”。这种方向既符合患者的痛点需求,也跟2年前调研的趋势比较吻合。”


12月8日,在由复旦大学全球健康传播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学术年会上,专注并覆盖大健康全产业链的达道品牌顾问机构CEO沙建军先生做了主题为《移动医疗的需求探索与实践评析》的分享。

近年来,由于云计算、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一座待开采的金矿引起了很多资本的追捧,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医疗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届健康传播学术年会着眼“新技术背景下的健康传播理论和策略创新”,希望通过多重背景多个维度的观点碰撞,为业界的实践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移动医疗还在开春状态

大概2014年前后,随着智能科技、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社会各界对于新科技和健康管理的结合充满了热切的渴望,加上资本市场的虚火,导致移动医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尤其是以糖尿病为首的慢病领域,一时间出现700多个APP,人称“百糖大战”。

但是慢病管理其实有自己的规律,患者也有自己的习惯和认知,随着移动医疗市场的降温,当潮水退去,一大批先驱者被拍死在沙滩上,资本市场的谨慎观望和退出,让移动医疗在慢病管理上的走向开始出现新的悲观动向。

实际上,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技术发展层面,移动医疗依然处在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萌芽期,甚至可以说处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开春状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为中国整体健康事业制定了发展方向和计划,并且提出了到2030年需要达到的几个主要目标:1、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努力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79岁;3、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明显控制;4、健康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健康服务产业大大发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顶层设计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加强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慢病的患者数量逐步走高,各个层面对于健康的迫切需求,让各类资本和技术又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助推。加上全球层面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可以说移动医疗重新进入了一个更为理性的希望之春。

业界实践在回应患者痛点和技术趋势

也就是在移动医疗最为火爆的那段时间,作为国内最大的也是经验和资源唯一能够覆盖大健康全产业链的达道品牌顾问机构和复旦大学全球健康传播研究所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到底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如何,在现实中存在哪些痛点和问题,除了移动医疗以外的新技术,对于健康传播已经或者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答案。

于是,2015春夏之交,达道品牌顾问机构和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开始联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和研究,走访了很多移动医疗一线的企业,并且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对产业、学界和政府的资深人士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最终形成《中国移动医疗发展研究报告(2016)》(下文简称报告)。

该《报告》不仅反应了那个时间点上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而且对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建议,报告完成后作为智库资料提交给上海以及国家卫计委的相关部门作为参考,同时,基于报告产生的学术论文也在权威期刊做了发表。

沙建军先生跟踪对比了四款领先糖尿病app(大糖医、糖护士、糖尿病心天地、微糖)在这两年前后发展的变化发现,这些依然健在的移动医疗老战士存活的秘密就在于顺应了患者的需求,顺应了政策和市场的判断,并且在功能、界面、交互等角度不断迭代,政策和市场也在很大层面回应了当时报告中的一些观点,因此,从某种角度看,尽管技术本身的突破并不能被准确预测,但是基于技术和政策行业发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沙建军还提到,在过去的两年中,慢病管理还出现了新的动向,那就是各大巨头之间的联手,比如在糖尿病领域,礼来和腾讯、丁香园之间的牵手。三家公司分别在药物、医学服务和技术与设备层面具备世界领先的水准,各自拿出核心的资源,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病程管理、把医生和患者、药物和服务、设备和数据做了无缝联结,最终形成了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生态圈,这种多个环节打通,服务逐渐变重的模式体现了移动医疗领域的选手更加务实求真的心态,也代表了这个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