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派帮主看三一集团:工业互联网那些事儿 | 访学心迹

   文 / 熊海燕,嘉宾派帮主  嘉宾派是连接世界与未来的移动商学院,以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紧扣实战前沿为特色。嘉宾派北京站,总舵...

 

    文 / 熊海燕,嘉宾派帮主


  嘉宾派是连接世界与未来的移动商学院,以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紧扣实战前沿为特色。嘉宾派北京站,总舵主吴婷带领帮主们前往三一集团进行访学,学习了三一在绩效考核、工业互联、一带一路等领域的创新案例。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创业的熊海燕帮主,挑起Diss大梁,并在访学结束后对三一有了更深的认识,撰写此文以记录。


  说说 ,我 什么要做「工 网」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中国智能制造”看着办公室墙上赫然的使命,我知道这是一场负重的远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


  在走访过大大小小上千家企业以后,我深知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在信息化上的落后,都是劳动力换来的血汗钱,当下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生产方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批量生产到按需生产,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企业家却对产业转型升级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不知所措,海岸线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独立研发的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为工业企业提供基于云技术的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布局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智能制造。用共享经济 的模式,已经让上百家企业从中获益,解决了这些企业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工 制造 能,不可是空

   

  这一站,走进三一重工,深剖树根互联。


  当消费互联网市场进入红海厮杀,数位巨头用巨资铸造一个巨无霸的时候,终于宣告互联网进入下一个阶段——产业互联网,在迷离的产业互联网中,关于交通,环保,教育,能源,工业等纷纷布局“互联网+"的市场。我深耕于“工业+互联网”,一个最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的领域,让我们聊聊工业互联网那些事儿。


  当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的时候,诸侯割地,未来已来?


  回归历史,元朝末年,举国动乱,朱元璋父母双亡,和尚做不了,乞丐也做不了,被迫无奈,组织起义,开启了明朝的历史,对比如今的工业,变革亦是无奈也是必然,无论是工业每10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颠覆性的变革的历史规律使然,还是赚快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终究历史教育我们需要回归理性,需要探索事情的本质,需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注定会精彩纷呈。


  我们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站在历史长河的某个时间戳,被带进去时代最潮的标杆企业。


  初冬的北京午后,即使阳光普照,依然瑟瑟发抖,但是满载内心期待,因为这一场Diss中,我有机会成为主角儿,接到婷姐任务的前一晚,便在网上对树根互联搜了个底朝天。媒体眼中的标杆永远留给别人高大上的形象,混迹江湖多年的工业互联网老兵还是找了很多茬儿,序幕慢慢拉开……


  车子缓缓驶进宽阔的厂房,在我看来习以为常的工作环境,对于访学者中多数应该有新奇的成分,大部分人距离工业环境遥远,高大上的写字楼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办公环境,接待方安排了帅气英俊的面孔接待了我们,专业的讲解员按部就班的给我们介绍了三一重工的历史,故事从墙上那张四位创始人站在一个破旧的二层楼房前面开始,到各种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图片介绍和展示,在大型的厂房里面见到了各种超大的机械生产设备和超乎想象大的风能发电设备,各工区井然有序,遗憾的是未见到我期待的自动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即便如此,这样的企业依然让人尊敬,中国的制造业需要这样的标杆企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工厂参观结束,集体又赶往三一重工总部,依然被高规格的接待,三位接待者分别负责传统业务,工业互联网业务和集团资本市场业务。对于传统业务发展,着重于企业绩效考核的管理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干货分享;“疾慢如仇”的企业文化来源于创始人的性格,高管20年日记的习惯,以及高管读书分享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创业晚辈深深感动,文化这东西真不是朝夕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打磨的亮剑。


  对于工业互联网业务,听到了一个领先的民营企业对于国家战略的参与、付出和引领。一方面是大力引进互联网行业的各类人才积极创新,另一方面着眼自身优势行业,做深做透,每月国家层面都需要从这里得到代表行业运行情况的“挖掘机指数”。


  宝马平均4.4分钟下线一辆车。而作为树根互联的投资方和主要服务对象,三一集团“平均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从大型工程机械的角度讲,三一的这个成绩,与德国人的工业4.0标杆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作为致力于“满足中国企业定制化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的发源,恰恰就是三一用8年时间持续投资10亿元,打造的中国最早也是最具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媒体数据上看,它“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超过23万台工程机械数据的接入,积累了一千多亿条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从而使三一的服务成为了装备制造业难以企及的神话:“故障维修2小时内到现场,24小时内完成;易损件备件呆滞库存低于同行业40%以上,每年为下游经销商降低备件库存超过3亿元……”可以认为,就是树根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有力地支撑了三一的研发、制造、服务等核心竞争力。


  然而,当一个新兴事物兴起的时候,外界会给予过高的期待,殊不知所有的创新都是来源于对于自身需求的深度思考,必须尊重已有的成绩,却不可轻易混乱局外人的视角。大型设备维修成本太高,需要被监控,被预测,于是聪明的人们研发出了物联网,于是进一步打造了数字化工厂,重资打造的18号工厂,闻名遐迩,当神秘的面纱在介绍者的PPT中层层披露的时候,内行人看门道,当被问及:

  1. 涉足工业互联网的初心是什么?

  2. 涉足工业互联网解决行业的核心痛点是什么?目前的产业链是不是比较单一?单一数字工厂是比较简单的,有钱就可以搞起来,  对于行业的横向扩展,竞争力是什么?

  3. 对B2B垂直方向,将来一个行业只会有一家独大的观念怎么理解?

  4. 对于用户的数据安全问题怎么处理?

  5. 商业模式?竞争力? 除了“连接”,还有哪些互联网思维?共享?

  6. 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人,机,料,法,环”的共享,怎么看?

  7. 对于工业互联网人才紧缺,怎么看,有没有相应的布局?


  工业互联网发展这个严肃的话题,显然目前是被浅显看待的,还是需要深耕细作,需要被深度探索。


  无思考,不Diss.无Diss,不内容。


  过往传统封闭的制造链从来都与消费者无关,如今我们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我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商品,我们开始探索我们手中这个商品它背后神秘的制造环节,因为有了期待,便有了需求,便有了市场,商业的本质如此。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野蛮生长,给了创业者机会,回望历史,5-10年的精彩,参与了,便是精彩。


  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企业赋能,不可是空话,事情要「搞起来」 ,如上7个问题,期待更多精彩参与...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