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问题急需提升有效供给

“养老”这一关键词已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等要求。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易永英


“养老”这一关键词已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等要求。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关于养老问题的提问时表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这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和希望,也指出了增加优质资源提升有效供给解决养老问题的出路。


来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老龄人口达到2.41亿,较上一年增长超过1000万。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2.8万余家,养老床位近700万张。全国民办养老机构达1.25万余家。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滞后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具体来看,养老服务的供给结构并不合理。比如相对于城市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整体短缺;相对于自理老年人,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的照护服务资源不足。养老服务整体质量有待提高。相当数量的养老机构和组织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医疗、康复、心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尤为匮乏。


社会迫切需要增加养老体系的有效供给,但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来解决养老问题。要充分释放市场潜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探索各种养老模式。目前来看,这一思路已初现端倪。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责任保险、民间资本参与、价格管理等多个专项政策。记者认为,除此之外,还需加快推进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催生更多养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解决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设施用地、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强化监管服务能力,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成本。修改完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健全养老服务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等。


另外,金融支持也必不可少。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并不发达,居民养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单一,养老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机制滞后,与居民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需更好地发挥金融跨期资源配置功能,鼓励发展专业的养老金融体系,降低养老服务成本,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