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消费方式新体验,移动支付再升级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的支付方式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形态,演变成了现今多种支付方式并存...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的支付方式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形态,演变成了现今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状态。以微信和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不仅使消费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同时也为新的经济形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实现“支付+”,移动支付保驾护航
随着移动支付日益普及,基础的小额支付逐渐被用户所接受,移动支付作为工具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基础设施,移动支付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将是基于整个支付的通道能力、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实现“支付+”。将整合化、生态化作为支付巨头探索的重点,移动支付已成为当前最富创新性的产业之一。例如最近风头十足的无人便利店为众多二三线零售商开启了新思路。其实当前阶段的无人便利店,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无人收银便利店,而支撑无人收银的正是移动支付技术。而正是因为有了移动支付作为技术基础,才使得这些新业态爆发式地崛起。
作为世界第一大移动消费国家,中国近年来的移动支付方式发展迅速,据国家互联网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达4.5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在这样高速发展的背景驱动下,移动支付不仅仅在人与人、人与商、人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了完善的通路,更覆盖线了线上与线下,服务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不仅如此,新的技术也在推动着消费形态的变化,例如,在停车场,以前人们可以扫码交停车费,到后来只要在手机上输入车牌号就可以自动显示停车费,一直到去年,智慧停车应运而生,车开进停车场就可以自动识别车牌号,停车费也可以自动从微信扣除。以移动支付为基础,新的业态开始不断产生,也使移动支付服务在中国更加便利、惠普。
着力打造支付“竞争力”,支付巨头布局各有侧重
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的发展,进一步催生更多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崛起。第三方支付成功在电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移动支付的普及更是O2O井喷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三大通信运营商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布局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可以说是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先行者。除此之外,新业态的不断出现同样也在不断丰富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放大围绕着支付为核心的生态力量。
中国移动“和包”在去年底升级为“和包支付”,基于助力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的定位,和包支付调整经营战略。中国联通沃支付则不断丰富自身应用场景,构建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消费商圈,发力打造“通信+支付+理财”的一体化平台。中国电信翼支付则着力打造链接前向商户后向用户的普惠金融生态圈,从公开数据来看,三大运营商布局支付业务方面中国电信翼支付也是最为积极的。
中国电信“转型3.0”计划,将重点建设五大生态圈,其中之一便是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而翼支付成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升级中布局惠普金融生态圈的重要抓手。翼支付已经成为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之外的第三大移动支付平台。翼支付负责人表示,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及全产业深度融合,未来将进一步打造智能、开放、多元、共享、集约、普惠的新生态。
中国银联则以场景抓住流量,近期打造移动便民“十大场景”,以便民惠民为切入点在100个示范城市布局移动支付高频场景,公交地铁、菜场、商超、校企园区等,提升百姓日常消费支付体验,让便利、安全、高效的移动支付服务,成为美好生活的新助力。
而在3月29日蚂蚁开放日北京站上,蚂蚁金服开放平台宣布正式启动“生态合伙人”的招募。蚂蚁金服开放服务部总经理程龙表示,生态合伙人的推出就是为了激励更多合作伙伴参与行业的共建和共治。该合伙人招募在第二期或将扩展到全行业,截至目前,与蚂蚁金服合作的ISV和服务商已达2.5万家。
诸如蚂蚁金服、微信支付、翼支付、京东和平安等,已经在中国金融体系显露锋芒,在一些行业的移动支付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更加完善,移动支付巨头纷纷表示,希望将金融服务变得更便利、惠普。未来,移动支付巨头将依托新技术,不断强化“竞争力”,为进一步建立起高度整合的商业模式与生态闭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