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侨外德国蓝卡:这个拿走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说起德国教育,可谓有口皆碑,人口仅为世界总数1.1%的德国,却获得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很多专家学者更是对德国的幼儿教育交口称赞...
说起德国教育,可谓有口皆碑,人口仅为世界总数1.1%的德国,却获得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很多专家学者更是对德国的幼儿教育交口称赞,认可德国教育中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强调生存技能、自我表达的教育理念。至于8200万的德国人为什么能摘取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地开发儿童智力。如果说中国的教育让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焦虑,德国的教育则则主张“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认为德国幼儿园教育只有玩,并不教学。下面,侨外德国蓝卡专家对德国的幼儿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侨外德国蓝卡:这个拿走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不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在德国,不仅只有幼儿园不教授孩子专业知识,小学也不会为孩子安排额外的学习课程,即使孩子聪慧过人。有中国家长向德国老师提议,能否教自己7岁的儿子额外的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但老师却拒绝了,并表示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家长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对此,老师耐心地解释说,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总体来说,在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侨外德国蓝卡:这个拿走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然而德国学前教育也并非没有任何教学,其教育的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其实,这些教育重点不仅仅是德国人的专利,欧洲其他国家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侨外德国蓝卡:这个拿走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那么,欧洲的孩子是否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是该认真研究德国的教育体制了,看看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教育
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学”的内容与国内不同。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懂得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了解如何做垃圾分类等等。
此外,德国人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情感关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础。在德国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数德国家庭都有家庭日,这天父母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散步、玩耍,或一起骑着车去野外……而德国父母的陪伴也不仅限于“玩”,他们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整理房间以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所以在德国6岁的孩子就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
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和好的习惯靠的是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而不是训导出来的。从小在孩子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侨外出国较早运作德国移民项目的机构之一,已成功使几百个家庭成功移民德国,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德国蓝卡移民项目,深受国内高端职业人士的青睐,本科学历,首付4万欧元即可一步到位满足客户的投资、移民、子女教育、留学工作等诸多需求。近期,侨外2018欧洲全景展在全国火热进行,欢迎广大投资莅临现场,更多有关欧洲投资、教育优势、欧洲福利等信息将有重磅级专家现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