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投资人余晚晚 用实力翻开人生新篇章

今年年初,余晚晚(Wendy Yu)以自己的名字永久冠名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的主策展人之位,为此Anna Wintour特地在纽约设宴...

    今年年初,余晚晚(Wendy Yu)以自己的名字永久冠名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的主策展人之位,为此Anna Wintour特地在纽约设宴庆祝。这对余晚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她成为国际时装产业里备受关注的中国投资人,也让她一步步用实际成就摆脱了“名媛+富二代”的标签。

     2016年,英国某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节目,介绍定居在英国的中国亿万富翁,余晚晚在当中出镜,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也招了不少黑。随后从英国的《卫报》《每日邮报》到国内的公众号,东西方的媒体开始了一系列略带讽刺的“挖家底”的报道:她是浙江梦天集团创始人的独生女,15岁时留学英国,跟随“社交名媛”的步伐穿一袭Giambattista Valli高定礼服参加了成年礼舞会……从此,这位90后女孩就以这种身份设定步入了聚光灯下。

“比起我本人,可能当时对我父母的负面影响更大,”余晚晚坦陈,“他们平时都很安静低调,特别是我爸在节目中被展示得最不真实。现在回想,可能那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那档节目更多地专注于家庭背景怎样成就了你,确实这不能否认,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不过事情都有正反面,之后我在事业上就更努力,来证明我不是那样的。”

     想人云亦云

     优越的家庭背景,频繁出现在时装周前排、社交晚宴上,免不了被别人冠以“名媛”这个头衔,对此她也排斥过,心有不屑,但慢慢成长,就变得坦然,如今翻个白眼,开个玩笑就这么过去了。“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别人这样叫你还可以,但25岁以后还这么叫,就感觉你像个没事儿做的人。”她笑着调侃道,“我更希望我脑子里的东西被别人看到,‘名媛’可以有几千人,我也不是最漂亮的,你看我现在又那么胖,几年前我就意识到这不是我的路。”

私底下的余晚晚一向善于自我调侃,说到感兴趣的事情就很容易激动,最喜欢在伦敦的家中叫上一帮朋友来吃火锅。骨子里,她一直有那么点男孩子的个性,工作起来对自己也有股狠劲儿,经常日夜颠倒不睡觉。今年年初,她正式成立了Yu Holdings投资公司,并将三年前创办的Yu Capital纳入旗下,还新增了Yu Fashion以及Yu Culture两个部门。如今,伦敦、香港、上海的公司有近二十名员工,她自己也经常在中国和英国间奔波。

“我从小就意识到我可能要做企业家,这百分百是受我爸爸的影响。”

余晚晚的父亲余静渊于1989年白手起家,建立了如今在中国拥有1400家专卖店的亚洲最大的木门生产企业。梦天集团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临近上海的嘉善县,她的父母也长居于此。来到这里进行拍摄时,从那样的企业规模能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成功和职业精神所带给她的启发。在谈话中,父母一直是她常挂在嘴边的榜样。

她说起上小学时的一个段子,“那时候英文老师都会问,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别人都说想当医生什么的,你知道我说什么,‘I want to be a great man!’ 从小潜意识里就觉得我虽然是一个女孩,但我要比男孩子强。”

      投资讲究气场吻合

      这两年,余晚晚逐渐坐实了时装产业投资人这一称谓。如今她把最早投的几个平台,如滴滴出行、途家,以及时尚类的环保品牌Bottletop和后来被Farfetch收购的Fashion Concierge视为一种 “试水”。2017年,她收购了伦敦品牌Mary Katrantzou的少数股份,并成了英国时装协会(BFC)的Fashion Trust最年轻的赞助人,确立了在国际时装圈的名声。

“很多人觉得我是‘傻白甜’,就是傻傻的有钱,”她毫不忌讳地说,“其实我对数字很敏感,那些觉得我做不成事的人,更多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能力吧,我为什么要去在乎他们?我反而很享受这种挑战,喜欢别人看低我。”

拍摄时,她刚从纽约回到上海。这次去纽约不是她首次踏上Met Ball的红毯,但今年的身份截然不同——年初,她以自己的名字永久冠名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时装学院的主策展人之位,Anna Wintour还特地在纽约举办宴会庆祝。其公司Yu Holdings也公开承诺已预留两千万美金来投资新晋时装品牌,并于近期宣布与前任Smythson创意总监 Samantha Cameron(也是英国前首相夫人)创办的个人服装品牌Cefinn(主打价位适当的职场穿着)的战略性投资。

“品牌的设计风格和定价外加Samantha的个人形象,在中国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尤其对于年轻的职业女性来说。”在她眼中,投资科技公司多半是纯粹经济上的考虑,但选择投资时装品牌时,她更多在乎的是情感因素,看重的是个人喜好与合作人的气场的磨合。“我要认可这个人,认可他们的审美,尤其是投早期时,这跟谈恋爱和结婚是一样的。”

       将创意人才带到中国

        同时,她对所投资的时装品牌的期待不仅是坐等收成,更是希望与它们携手一同开拓中国市场,做东西创意界之间的桥梁,将其设计带给更广的受众。她给大都会博物馆的捐赠条约之一,就是现任时装学院Wendy Yu策展人的Andrew Bolton每年会来中国进行一些项目交流。年底,她也会与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AFTA)开启支持培养新一代影视创意人才以及中西电影合作的项目Breakthrough China。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从小就对国外感兴趣,也很确定我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做事情。”因上学的原因,她10岁起便与保姆住在杭州,习惯了与父母分开的生活。11岁时,家中一位堂姐去英国留学并引起了她的兴趣,她告诉父母自己也要去。而即便到了英国后的前三个月她几乎什么也听不懂,却一点也没觉得孤独或抑郁,“我觉得特别兴奋,在探索新的世界。”

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她是因为从小爱打扮、爱美才开始关注时装,大学便在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读时装管理专业,后来也来 《Vogue服饰与美容》实习。但从一开始她就认清自己并不是有创意天分的人,而是想要在时装行业做点什么。“我特别尊重有创意、有才华的人,我喜欢和他们交流,并且希望支持他们。”

        要做他人难以模仿的事情

        从小父亲给余晚晚的教导中有一点一再提及,那就是“你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去推动你的产业的发展。” 这让她形成了另一种价值观,那就是决定步入时装行业之时,便要听取业内最顶尖人士的建议与指导。如今,《Vogue服饰与美容》编辑总监张宇(Angelica Cheung)、Anna Wintour、Andrew Bolton、BFC的总裁Caroline Rush、网易的创始人丁磊都成了她事业上最看重的导师。

    “我们的路线完全不同,但是我佩服不走寻常路而且走出了那条路的人。为什么我不想被视为‘名媛’?因为我觉得她们是按照社会的某种标准而被设定的。我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做真正有意义并且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在她为自己勾勒的人生图景中,之后每年她会继续投资两到三个时装或美容品牌,到四十岁时,投资组合中能达到数十个品牌,并在此时转向专注于Yu Culture的文化和公益项目。其中一个愿望是能在中国开设一家时装博物馆来展示自己逐渐累积的藏品。这几年来,她也参与了不少慈善项目,前往卢旺达、云南山区等地。“能给后代多少钱或者自己赚了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她解释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最后你留下的只是为别人做过的好事。”

如今,她也越发享受在幕后做决策,厌倦了参加各种活动,更喜欢窝在家下厨、冥想、锻炼,安静地推进她的各个项目。说到以前犯过的错,她笑着承认“太多了”,但伴随着这一年取得的成绩,外面负面的声音也愈来愈少。她指着自己脑门说“:我更希望展示的是这里的东西,把我的工作放在人前,通过我投资的品牌,参与的项目去证明这些东西,而不是我说什么,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去解释什么。”

稿件來源: VOGUE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