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2018危机并存,银行业更温暖
当迈入2018年,中国银行业又将演绎怎样的“故事”?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7年,中国银行业在严监管下,整体经营情况稳中有升,资产质量逐步好转,拨备反哺利润,对净利润增长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扩张速度放缓,非利息收入受制于强监管影响首次出现负增长。
当迈入2018年,中国银行业又将演绎怎样的“故事”?
挑战一:信用风险犹存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7年12月2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银行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信用风险始终是中国银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此次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7)》对中国16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920位银行家进行调查。报告显示,64.8%的受访银行家将“经济下行导致的信用风险”列为所关注风险的首位。
“目前来看,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基本企稳,部分银行不良率和不良额还出现了双降。但多数银行其实是一升一降,即不良贷款余额还在小幅上升,不良贷款率开始下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银行资产质量在朝好的方向变化,并不意味着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压力减弱。
曾刚认为,一方面,一些已经发生的不良存量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步化解;另一方面,随着未来资金链市场的紧张,可能还会有企业因为资金链问题出现个案的风险,而这也是潜在的信用风险点。
“对银行而言,这种潜在的个案风险不仅包括贷款违约风险,也包括债券违约风险。”曾刚进一步解释,实际上,由于银行也是部分信用债的持有者,信用债市场上一些违约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产生影响。
“所以从总体来讲,信用风险仍然是未来银行面临的一个较大考验,需要银行去妥善管理,并用盈利去逐步化解。”曾刚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许文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部分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使部分企业信用风险继续释放;下游行业盈利能力下滑可能蕴含一定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缩量调整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平稳运行存在一定影响;东北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不良贷款运行状况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挑战二:资本充足率承压
对于不少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要求是2018年的又一道“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部分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的压力是其在2018年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曾刚看来,资本是银行用来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要降低银行金融风险,就必须把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与此同时,银行的业务发展与资本也有重要关联。换句话说,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
目前来看,中国的银行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高。按照资本新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8.5%、9.5%和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应要求分别为7.5%、8.5%和10.5%,并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达标。
然而,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监管新规,对银行新增业务和部分存量业务产生较大约束,业务回表以及非标、理财等业务的资本补提又对部分银行资本形成一定压力。
仅以上市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10.5%、10%,同比分别下降0.39个、0.40个、0.40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7】55号,下称“《通知》”),银行考核压力加大。
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岳安时在去年12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本次《通知》颁布的主要目的并非对银信业务进行一刀切,而是通过严格监管来促进银信业务健康发展,回归本源,符合银监会“深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有效防控银行业信用风险”的要求。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表内违规部分计入银信类业务意味着需要补提资本和拨备,这将加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压力。
中金分析师张帅帅也支持上述观点。张帅帅认为,穿透原则落实后,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或存在压力,表外融资需求回表趋势将延续,尤其是银行类通道业务。
挑战三:负债端压力不减
2017年以来,银行体系的负债规模继续扩张,但由于资产端去杠杆导致负债派生乏力,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银行负债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中小银行普遍缺负债、缺存款。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银行业存款流失问题更为严峻。除四大行稳健增长之外,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巨大。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银行及邮储银行存款总计新增6.27万亿元,同比少增近2万亿元。8家上市股份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7.8%的全年平均增速。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7年,市场流动性也基本维持紧平衡,尤其是季末节点常常出现流动性紧张。数据显示,2017年12月29日,除1年期Shibor利率下较前一天下降0.29个bp外,其他期限Shibor利率悉数上涨,其中,隔夜利率较前一天狂飙16.8个bp。
“2018年,负债端去杠杄延续,M2低增长成为新常态。具体来看,结构上高成本负债占比下降,但2018年去杠杆以及同业存单占比考核下今年以来存款增长的压力将延续,核心负债的竞争致成本难降,如果经济需求侧改善带动M2回升相对会缓解存款的压力。”平安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称。
广发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则指出,股份行、城商行压力依然较大,国有大行、农商行压力相对较小。
而交通银行研报称,2018年,银行表外资产继续回表也是银行负债端压力依然不减的重要原因。
这份报告指出,2017年商业银行经历了从“资产荒”到“负债荒”的转变,规模扩张显著放缓;信贷占比上升,同业和非标投资下降;存款增长乏力,负债压力加大。2018年强监管将继续,特别是即将正式实施的资管新规在限制期限错配、禁止资金池等方面对理财非标投资进行了十分严格的限制,表外转表内进一步加快,预计信贷资产在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中的占比可能进一步上升2至3个百分点。在楼市调控从严的大环境下,随着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的冲高回落,2018年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大概率负增长,估算2018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约较2017年大约减少8000亿至1万亿元。
“表外转表内本身就导致银行可配置资金减少,债券市场低迷情况下银行对配置债券的意愿也不强,加之地方政府债券的挤压,2018年银行对信用债的配置仍难有明显增加。”许文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不过,许文兵也表示,2018年,总体流动性可能偏紧,商业银行存款增速依然乏力,但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引导银行发展稳定负债,存款增速也不会进一步显著放缓。另外,去通道、限制资金空转继续,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从指标上继续对同业负债施加约束,因此同业负债仍将承压。标准化程度高且不能提前支取的同业存单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日益成为银行重要的负债工具。
挑战四:市场竞争更激烈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银行业也不例外。
曾刚认为,2018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行业内部的竞争在加剧;另一方面,一些垂直新经济发展起来,新的金融业态也在侵蚀银行存款、小微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地”。
值得注意的是,曾刚还强调,目前银行业回归本源业务也是促使银行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重要因素。
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印发《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回归本源、突出主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这份文件也迫使银行再次思考转型方向。
“过去几年,银行业所讲的转型是转向轻资产、轻资本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试图通过监管套利的方式来降低资本的要求,通过表外化的业务模式来降低整个监管成本。但是,在目前监管强化,并要求金融回归本源的背景下,表外化、监管套利、同业化等模式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小,再加上环境剧烈变化以及监管处罚力度的加大,这类业务还会带来很多合规方面的成本,至少在短期内,这类业务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曾刚认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回归它的本源业务,更好地去支持实体经济,支持零售业、小微企业以及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叠加上述因素,在2018年,无论是在资产端还是负债端,银行都要面对比以前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曾刚说。
盈利有望回升走扩 资产质量稳中转好
不同于2016年受经济下行、不良率连续飙升、金融脱媒等负面消息影响而导致的迷茫与担忧,2017年末,银行从业者对未来一年的银行业发展多持乐观态度,认为2018年将是银行业整体回暖,机遇多于挑战的一年。
具体来看,他们对国内银行业的乐观判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盈利增速稳步提升,指标总体有所回暖;二是风险化解成效显现,资产质量稳中转好。
净利润:可望增长6.5%
根据交通银行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预测,201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预计为4%,净息差逐步企稳,预计全年净息差收窄7BP,资产配置向贷款、投资类倾斜。资产质量逐步好转,拨备反哺利润,对净利润增长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税收减免政策带动净利润增长1.9个百分点。但非利息收入受制于强监管影响首次出现负增长,预计同比减少3.5%。
“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业绩可能优于2017年,多项指标可能进一步回暖,预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6.5%。”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许文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具体而言,净息差受贷款利率上行影响企稳小幅回升,贡献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规模稳中趋缓与税收优惠政策依然对净利润增长有所拉动,分别贡献1.8、1.3个百分点。非利息收入在2017年低基数水平上有所改善,资管新规细则的发布和推进落实程度决定理财业务和部分代销手续费收缩的压力,保守预计非利息收入贡献净利润增长1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也认为,2018 年银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为经济延续结构改善以及行业监管冲击边际下降。基于此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以及监管大环境下,2018 年上市银行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生息资产量价企稳回升,带动盈利回升走扩。
“盈利的走扩还受益于企业盈利的改善及商业银行自身处理能力的加强,不良生成延续下降,拨备计提压力延续减缓。”平安证券进一步指出。
不过,许文兵认为,尽管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但银行采取稳健的减值政策,拨备整体对利润增长拉动有限。
不良资产率:预计1.7%至1.75%
201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增长放缓,不良率连续多个季度持平,拨备水平小幅提高,这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拐点”可期。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连续第四个季度环比持平,资产压力得到控制。
具体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三季度资产质量改善最为明显。截至第三季度末,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为1.54%,比二季度末减少0.0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城商行与上季度末持平。
从前瞻性指标关注类贷款比率来看,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16年9月末的4.1%持续下探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的3.56%,隐含不良贷款指标进入下降通道。
许文兵预计,2017年全年不良贷款率在1.74%左右,基本维持在年初水平,资产质量呈现企稳趋势。
展望2018年,许文兵认为,随着宏观环境趋于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效果继续显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将持续改善;逾期和关注类贷款占比等前瞻性指标的好转,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企稳。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逐步好转的盈利能力、较高的拨备水平以及不断拓宽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措施,也将为保持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提供了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部分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不过总体来看,2018年宏观环境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开始显现,潜在风险释放压力减缓。虽然局部领域潜在的风险可能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预计全年不良资产率将落在1.7%至1.75%的区间。”许文兵称。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银行业分析师沐华、屈俊也认为,总体来看,2018年宏观环境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开始显现,潜在风险释放压力减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不良暴露仍处于较高位区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市场化债转股加快推进,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实施,资产质量趋稳的趋势会更加明显。预计2018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势头有望放缓,不良贷款率或将延续稳中下降的趋势。
华泰证券研究员沈娟等人更是在其研报中直言:“我们认为2018年随着股份行和城商行资产质量修复,行业不良贷款率会进入实质性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