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能否接替银行保本理财?

2017年11月“一行三会”发布了资管新规,其中对资管产品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在打破刚兑的大趋势下总体体量接近30万亿的银行理财或将受到较大冲击。

作者: 梁海祥 来自: 信息时报


2017年11月“一行三会”发布了资管新规,其中对资管产品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在打破刚兑的大趋势下总体体量接近30万亿的银行理财或将受到较大冲击。在银行保本型理财逐渐退出市场后,结构性存款能否接替其成为深受投资者欢迎的“下一任”?有业内分析指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即将面向净值化转型,保本型的银行理财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而当前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即是结构性存款。


保本理财产品即将退出

 

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发展,总体体量已接近30万亿规模,但增速逐渐下降,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共有476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包括外资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122290只,年内增速居于高位;而存续规模估计为28.88万亿,较年初的规模29.05万亿减少0.17万亿。

 

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以其“保本保收益”的特点深受投资者欢迎。然而,2017年11月“一行三会”发布的资管新规,对资管产品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其中包括打破刚兑、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禁止资金池业务等都是剑指银行理财产品。有业内分析称,银行理财向净值化管理转型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冲击在于过渡期内不合规的资管产品将逐渐淘汰甚至消失。

 

保本型的银行理财退出市场成为“前任”,谁将接替成为“下一任”满足市场需求?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中明确提及保本型理财产品不符合理财产品定义,基本对此类产品判了“死刑”。但事实上投资者对这类刚性兑付的投资产品需求程度仍然较高,银行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而当前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即是结构性存款。

 

收益更高的“存款理财”

 

“A系列个人结构性存款,期限90天,起存金额10万,产品风险评级R1,预期年化收益4.2%。”某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介绍,与目前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宣传差别并不大。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表示,所谓的结构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从而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得较高预期利息的存款类产品。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多是保本型,收益率比普通存款收益率要高,收益率很多1年期的达到4%,和保本型理财收益率差不多。但是一般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本金是有保障的。

 

魏骥遥认为,结构性存款风险较低,通常在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一级或二级,整体风险低于非保本理财产品。不过由于结构性存款收益为一个范围,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的时候需要关注嵌套衍生品的结构以及相关产品过往的业绩表现,来判断产品收益所落得位置是否符合投资者的期望。

 

有大型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结构性存款保留了原有存款产品保本保收益的特点,嵌套了衍生品结构,具备了获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目前行里的结构性存款大多是挂钩黄金价格波动,当金价波动不超过特定范围时,结构性存款可以获得比普通定期存款高1倍以上的收益。

 

保本型理财的分流与替代

 

既然结构性存款能做到保本同时具备收益,那么结构性存款就能完全替代银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吗?赵卿认为,从目前看,结构性存款是对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的一种替代,主要也是弥补一般性存款的不足。2017年末,银行表外理财的规模大概是29万亿,银行业的一般性存款规模大概是150万亿,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如果都由结构性存款承接,必然会大幅增加银行表内资产负债的规模,而银行的业务扩张是受资本充足率限制的,所以,不太可能都用结构性存款替代。

 

“结构性存款在今年是真正全面推广,投资者和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但传统的银行理财不会一下子退出,所以两者不可能实现完全替代,但可以看成是新增资金部分引导到结构性产品中。传统的银行理财份额在未来逐步分流到结构性产品中,同时就目前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总量是无法一下子承接传统理财需求量。”某股份制银行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