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宋海:资产托管将回归资产业务的本源
宋海从托管的角度出发,解析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并指出了资管行业的一些趋势:第一,脱虚向实、回归本源;第二,科技金融对行业尤其托管、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托管不能只单单做托管要向更多综合型的服务转型。同时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独立的托管会成为整个资管的核心,这是他对趋势的判断。
来源:挖财研究院
作者:宋海(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
2017年12月12日,在首届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发表了演讲。宋海从托管的角度出发,解析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并指出了资管行业的一些趋势:第一,脱虚向实、回归本源;第二,科技金融对行业尤其托管、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托管不能只单单做托管要向更多综合型的服务转型。同时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独立的托管会成为整个资管的核心,这是他对趋势的判断。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高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到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亚太大资产管理的问题。刚才几位专家,特别是巴曙松教授从全球的视角,杨再平秘书长从亚太的视角,都发表了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看法,他们讲得非常精彩,也非常全面。我想从中国的视角以及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谈谈资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资产的托管问题,希望我的意见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这个矛盾,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增长动力以及区域和城乡的差异上。对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理解,我是这样认识的:从产业结构上看,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制造业的不平衡、不充分;从需求结构上看,主要体现在消费相对于投资的不平衡、不充分;从增长的动能上看,主要体现在创新的关键作用的发挥不平衡、不充分;从区域与城乡的差异上看,中西部的发展相对东部的不平衡、不充分,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金融的服务能力是关键的因素,当然,金融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样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以解决。资产托管是商业银行涉及领域最广、专业化及综合化最显著的中间业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刚才杨再平秘书长讲了,截至到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业的资产托管规模超过了100多万亿,具体数字是126.61万亿,托管资产分别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和银行业资产总额的78.4%和53.89%。
由于上述专家们讲的非常详细,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提纲挈领地对这四个问题加以论述。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催生了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刚才巴曙松教授讲到了金融生态体系也正在重塑,银行业监管的资产由以信托资产为主转向了以客户金融资产为主,并且逐渐地成为客户的全方位金融管家。为了减少金融托管以及利益市场化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争取全牌照子公司的资格,挖掘自身业务的潜力。刚才巴曙松教授举了香港的例子,说明了发展托管业务可以让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提高业务的能力,深度介入产业链的优化和产业模式的创新,寻求与产业发展切合的新增长点。
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托管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一方面金融脱媒导致越来越多的资产从银行系统流入资本市场,银行资产的来源和渠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从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型,托管业务的发展正当其时。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客户需要多样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资产托管业务能够跨越多个市场,并且具有衔接多项金融服务的整合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资本市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为托管业务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受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逐步大幅下降,去存款化的趋势明显地动摇了银行传统的负债业务基础,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地推进金融方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资产托管属于轻资产业务,几乎不占用风险资本,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影响较小,可以降低对高风险资产消耗业务的依赖,是低资本消耗和持续增长转型的重要途径。
当然,刚才几位专家都讲了“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也为资产托管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我国资产托管业务也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粗放型的规模扩张难以推动资产托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等机构共同进入了资产托管的领域,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综合性、便捷化、国际化的特性,同时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也对资产托管业务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放型规模扩张难以对资产托管行业的持续高度发展提供驱动,资产托管行业亟待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第二个问题,国内资产托管业务的驱动性难以为继。托管业务服务的同质化使资产托管机构在获取业务资源的过程当中,缺乏核心竞争手段,加之日常竞争趋于白热化,托管费率不断走低,资产托管行业迫切地需要通过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完善来拓宽业务盈利的空间。
第三个问题,资产托管业务需要综合化的发展。
第四个问题,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职责和定位需要从立法的层面统一和完善。银行理财、信托保险等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嵌入全过程托管机制作出强制规定,我国的托管业务模式也没有完全实现资产管理业务中资金的流转环环相扣的封闭运行,在某些环节仍然存在管理人违规违约使用资金的法律风险。
对于下一步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趋势,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资产托管业务将脱虚向实,回归本源。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托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发展托管业务的定位,而且要确定托管业务的组织架构。
第二,资产托管业务将向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转型。托管服务的功能将全面地升级,除了已有的基础性服务以外,国内托管银行要稳步地开展风险评估、绩效评价、私募投资基金服务、金融数据分析、日间透支、证券借贷、担保品管理、现金管理、交易融资、经济业务等附加值更高的综合型的增值服务。托管银行要围绕客户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开展服务,建立以托管为基础,各种附加服务为补充的丰富的产品线,业务功能涵盖客户的整个投资过程,托管行业的收费模式也将由同质化服务下的单一收费模式转变为根据业务功能差异化的收费模式。托管服务要更多通过内涵提升来促进托管业务的经济附加值的增长,使得业务的定价和收费的机制更加活跃、多样和合理,从而开拓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现托管业务的价值重塑。
严监管背景下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趋势
针对在当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持牌的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时候,存在着监管主体不同、法律规章不同的情况,而引发监管套利的市场行为,以及防控行业风险、引导互联网金融有序地创新等等,相关的主管部门近期已经出台若干的办法、规定和通知等等,有的正在讨论当中。
为了规范资管的乱象,统一监管的标准,防范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一行三会”和外管局现在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初步构建起了统一监管的架构,现在正在讨论,但是预计后续各部门会围绕着正式稿出台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因此,对于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监管将日益规范。在严监管的情况下,今后资产托管行业有哪些趋势呢?
第一个趋势,去通道、去刚兑、限制非标、禁止嵌套等监管办法一旦落实,将导致通道业务和嵌套业务的模式难以为继,以通道业务和嵌套模式为主的资产托管将萎缩甚至消失。
第二个趋势,未来整个资产托管行业将进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从盲目单一追求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因此,一旦刚性兑付打破,将使资产托管回归资产业务的本源,专业管理能力将成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旦落实,并且严格执行独立的第三方托管制度,将有助于强化托管银行的职责定位,建立市场化的监管机制。如果是这样,实施独立托管业务将成为资管业务的核心,资产托管作为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它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必将迎来规范发展的黄金期。监管的越科学,经营的也越科学和规范,可能发展的也会越来越好。
我的汇报可能有很多错误和缺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