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资管新规倒计时下的创新摸索: 一年定开银行理财产品面世
银行理财产品创新悄然进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杨晓宴
银行理财产品创新悄然进行。
3月6日,南京银行推出了创鑫财富牛系列新产品,亮点在于定期1年开放,即申购后封闭一年,堪称封闭式和开放式产品的结合。
距离2017年11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意见征求稿)》(下称“新规征求稿”)公开已三月有余,尽管最终文件还未正式下发,但文件“去嵌套、打破刚兑、净值化”的精神不会改变。
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银行更多采用了“业绩基准+浮动收益”的模式,逐步探索市场的接受程度。
南京银行推出的1年期定开新产品,面向风险等级中及以上的高净值客户、财富客户及私行客户发售。针对该行高净值客户,起售门槛为20万元,非该行高净值客户则100万元起售。
有银行资管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新规征求稿下发后,有不少银行思考,所谓“开放式”产品,能否做成定期1年开放的产品?
对于投资人而言,1年期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对于银行而言,资金稳定性和投资稳定性互相影响,在推进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资金期限越长,对投资稳定性越有利。
“所以推动1年期开放式产品,和定开1个月、3个月的产品比,第一个诉求就是资金稳定性。”上述资深人士分析,另一推动银行发行长期定期开放产品的动因,是监管明确控制期限错配,特别是若要投资“非标”资产,根据新规征求稿,“非标”的到期日不能晚于封闭式产品到期日或开放式产品的最近一个开放日。这意味着,开放式产品的开放期间隔越长,能够投资的范围越大。
不过,过去三四年银行理财发行的所谓“开放式产品”,更多只是符合监管对于“资金池业务”的定义。银行主要采取的是表内业务的“资产负债”模式,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采用滚动发行方法,以发行时的资金市场价,而非投资端收益情况,来募资资金。
根据资管新规,金融机构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从产品类型上来看,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创鑫财富牛系列新产品是新规最为鼓励的固收类净值型产品。
目前,不少银行都发行了类似品种,一般会设置一个业绩基准,如果实际投资低于或等于业绩基准,以实际投资收益为准;如果实际投资超过业绩基准,客户享有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
根据南京银行公开资料,该产品系列不同期限(1个月到1年)的产品,业绩基准在4%-5.5%之间;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本周类固收净值型产品的比较业绩基准各期限在4.9%-5.33%;招商银行的类似产品业绩基准也在4.8%-5.3%。以上业绩基准在市场上有一定代表性。
据21世纪经济记者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各银行对于超额收益的分配差异较大,有的客户享有7或8成的超额收益,比例反过来亦有之。
以招商银行为例,聚益生金系列182天C款理财计划的产品说明显示,业绩基准为5.3%,而客户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仅为5%。比如,产品实际投资收益为6%,若不计托管费和管理费,那么客户最终能够获得的是5.335%(5.3%+0.7%×5%)。
类似的约定,投资人可以从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看到。“现在银行一般会把业绩基准设置得比较高,首先是销售的竞争,客户一目了然的就是去比较业绩基准;另一方面,这样给客户的超额收益比例可以相对少一些。这从客户心理上,和预期收益率差不多,更容易接受。”上述银行资管资深人士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随着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增强,银行间差异化增大,未来也有可能下调业绩基准,提高客户的超额收益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