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大资管”趋势下的公募基金 差异化和内控管理将成核心竞争力
备受关注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内称为“资管新规”在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来源:新华网 记者:高畅
备受关注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内称为“资管新规”在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会议指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
这意味着“资管新规”即将落地,这则涉及近百万亿元资金规模的规则如约而至,显示了监管部门对行业整治的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在第十三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资管行业正经历着二十年来都没有过的巨大变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资管新规上升到通过深改委会议,这个高度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预见,未来机构靠通道做大业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张承惠说。
资管行业回归本源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市场对“资管新规”早有预期。此前,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从严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投资者保护、统一标准、打破刚性兑付、规避监管套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资管行业回归本源已经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张承惠表示,“基金管理人要秉承‘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初心,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核心目标,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抓住我国养老金全面启动市场化投资运营的战略机遇,资管行业要回归本源,开创大资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王连洲认为,未来的基金发展应该坚守资产管理业务本源,不断强化勤勉尽责业务,切实转变行业发展理念,从注重规模短期增长转为注重高质量、可持续均衡发展,做好主动管理业务以推动权益基金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对于金融机构的固收类产品的冲击较大。对权益类产品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如公募、私募基金权益类产品反而更有机会。由于投资者偏好原因,比较倾向选择刚兑产品,现在资管产品打破刚兑,投资者或将更偏好权益类产品。
公募基金的新挑战、新机遇
经过不断发展,基金业在2018年迎来20岁生日。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1.64万亿元,剔除货基后,公募基金总规模为4.76万亿元。在“大资管”的发展趋势下,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公募基金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差异化和内控管理或将成为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副总经理曹伟表示,目前基金行业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方向性问题。一是现在客户的想法和行为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过去更多的是研发产品并把产品销售给客户,但没有更多从客户角度出发看待客户到底需要什么,应该给他提供什么产品;二是基金行业提供的标准化、无差别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或群体化特殊的需求;三是单一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也面临困境,客户需要综合化的解决方案和资产配置。
景顺长城基金董事长杨光裕认为,公募基金未来仍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也承载着很多的社会责任,如普惠金融、社保、年金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治理结构合理、投资管理能力强而且注重内控的公司在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基金公司在这些方面将大有作为。
杨光裕表示,随着经济发展,企业机构和个人资金越来越多、投资者需求越来越丰富,而未来大资管行业竞争的实力就看投资管理能力和内控的把握。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吴增涛则认为,未来要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待公募。“一方面,未来随着大资管的颁布实施,各类产品的标准会趋同,会给公募基金带来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各类机构也可以平等地进行市场准入,开展公募业务,因此未来大资管的观念会更加宽泛,公募基金有更加公平的环境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各个公司的人才和机制,取决于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吴增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