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转型探讨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价值性、稀有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来源:金融干货


一、打造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价值性、稀有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大资管时代,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各类资管机构原有的业务边界完全打开,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投资者群体也在不断分化,投资需求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单一机构试图将业务覆盖全部市场、服务所有客户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不同的资管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能力特点制定明确的业务定位,在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集中资源、精耕细作、树立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围绕“实业投行”的转型目标,银行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资产创设能力。


首先,参与资产创设是提升银行资管业务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传统的资管机构开展的是单纯的买方业务,只是被动地选择和接受市场中已经打包成型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对于融资人的风控和议价能力不强,只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银行资管业务通过参与资产创设向金融产业链上游延伸,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风控和议价能力,从而提高理财资金投资收益。


一是基于银行资管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自身资源禀赋,银行资管业务的资产创设应立足于债权融资类资产,重点拓展股债结合类和结构化融资类资产。


结构化融资是指企业以未来具有现金流的特定资产为标的进行融资,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资产负债率较高、主体信用等级较低的融资人的特定融资需求,近年来发展很快,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二是银行资管业务在资产创设过程中,应重视金融衍生工具的组合运用,以降低投资收益的波动,实现银行资管产品绝对收益的目标。例如,通过场外期权的创设和交易,可以改变股权融资类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变浮动收益为固定收益,实现市场风险的对冲,从而兼顾融资人和投资人两方面的需求。


三是资产创设能力是包括客户需求响应能力、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和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等在内的综合业务能力。其中,客户需求响应能力指银行能够及时获取、发现甚至发掘客户融资需求的能力。


其次,银行在客户资源、债权类资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银行一直在国内金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银行存量贷款规模超过100万亿元,持有债券规模超过30万亿元,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大约10万亿元,表内外融资企业客户数以千万计,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具有强大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资源禀赋为银行资管业务开展资产创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构筑银行资管业务的“护城河”


作为金融服务行业,银行资管业务的“护城河”就是客户粘性。客户粘性来源于因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而产生的对银行品牌的忠诚。提高客户粘性的有效手段,一是要重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二是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三是要能够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银行资管业务仍然是以产品销售为导向,业务流程自上而下单向展开,即总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渠道管理部门制定全行销售计划,分支行负责组织销售。在这一过程中,客户只是作为被动的产品销售对象,产品与客户真实需求匹配度较低,客户对于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只是依据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定,客户粘性很低。


银行资管业务要提高客户粘性,必须摒弃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资管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是为客户服务的一体两面,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银行应充分发挥客户和渠道的优势,将财富管理业务扩展到所有客户群体,通过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掌握客户全面信息,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引导资管业务开发创新契合客户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银行资管业务有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粘性,为银行资管业务构筑起一条又深又险的“护城河”。


三、银行资管转型探讨


现在的银行负债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中小行,他们吸收负债的能力没法跟大行竞争,因为大行既有大量的网点,也有比中小行更好的信用水平。对于中小行来说,他们的负债对同业的依赖度很高,成本是要比零售资金更高,若想生存下来就必然得在资产端要更高的收益。我把这种模式称为高举高打。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你如果要更高的资产收益,那你必然是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所以要走这条路,银行资管必然要增加风控能力,来尽可能地降低高收益资产带来的风险。


负债线上化,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科技跟互联网的力量,升级内部系统与销售体系,向科技银行与直销银行转变,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在销售端,要加强对销售人员专业性与服务能力的培训,想办法把自己的各类负债产品往线上挪,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成本,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培养自身的投研实力,首先银行必须要培养做净值型产品的能力,包括净值型产品的募资方法、技术与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完善,这在未来会是趋势,也是开展资管业务的基础。其次,更为高效合理的利用委外资源,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投一个委外产品做到期,相互寒暄应酬就结束了,未来如果要继续做委外,银行需要跟非银机构共同成长,在投研上加强探讨,共同进步,这是比较合理的模式。在委外机构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一些愿意输出投研管理能力的机构进行长期合作,以提高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


最后,银行资管的激励机制也要慢慢向非银机构看齐,这一点对银行来说很难做到,因为银行的体制没有那么灵活,但如果要开展资管业务,这是必不可少的,毕竟金融机构是一个靠人才来做业务的机构,他的资本并不重要,主要是靠人。试想,一家银行如果没有优秀的交易员,没有优秀的投资经理,怎么可能把产品管理好呢?但是要招到优秀的交易员跟投资经理,良好的激励机制是核心条件之一。部分农商行其实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转型,提供的激励机制也不错,也招到了一些非银机构的人才,但是大多数还是没有。未来各家银行都应该慢慢转变思路,向非银机构看齐,在体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资管投行化,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最近几年同业发展的很快,出现了各种通道、各种创新,中小行也纷纷在北京上海开设同业中心,并跟诸多非银机构、同业机构打起了交道,大多数银行在产品设计、融资的技巧与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业的圈子基本上也建立起来。现在资管行业进入寒冬,如果放弃这些圈子非常可惜,不妨将这些资源换个方式利用起来。


怎么做呢?首先,当地企业肯定还有融资需求,银行一定要去深挖当地的这种需求,利用银行的身份找到愿意跟你合作的企业;然后再跟非银机构进行合作,因为很多中小银行没有承销资格,资管没有承销牌照,所以要走投行的路径,就需要让非银机构介入进来,通过产品设计(比如ABS)、发债、发股等一些融资手段为当地企业服务。


当然,对银行资管来说,后续还有一些要明确的问题。一是开户问题,由于银行是一个非法人机构,没有自有资金,所以按照监管规定,其在交易所必须要过两层通道才能开户,而现在如果按照禁止多重嵌套的规定,银行理财在交易所就无法开户了,而同为净值型产品的公募基金在现有规定下却可以去交易所开户,这样银行资管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二是私募产品200人限制的问题,其实多数资管类产品对高净值客户都没有此类限制,但是对银行理财有。三是申购起投门槛问题,现在如果你投一个公募基金可能几千块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但对理财来说,五万是认购起点,第一次开户还必须得到现场开、现场认定,这对互联网线上业务来说肯定会有影响。我个人认为,如果后续都要用净值化产品开始公平竞争,对非法人机构、对理财产品这些不公平的制度可能就要相应的放宽,当然具体还是要看资管新规后续的细则。


四、券商资管转型探讨


银行资管自身压力山大,作为下游的券商资管,短期规模缩水应该来说是确定的,面对着这样的压力,券商资管未来应该怎么办呢?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要加大与投行部门的合作,因为投行跟企业的关系不错,券商资管可以给企业做现金管理等一些增值服务。


(2)需要跟经纪业务部门合作,因为基层营业部跟高净值客户的关系培育的很不错。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有很多客户经理跟很多私募机构、当地的富人合作的很紧密,他发展这种高净值客户有天然优势。


(3)经纪业务部门也可以作为自身资管产品的一个代销平台。从以上两点来看,券商资管未来一定要加大对内合作,理顺内部激励机制,通过内部合作在零售端做大做强,这是从内部来看券商资管转型需注意的两条。


(4)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当前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老百姓对互联网理财的能力和意愿都在大幅增强,如果你的产品能挂在互联网上,并有一个不错的报价,那你就能获取大量居民客户,因为老百姓放在存款账户上基本都拿不到什么利益。


(5)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券商自身的投研能力,但这就看领导怎么落实了,这听起来是一句空话,但却是最重要的一句空话。投研能力的增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磨练,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能够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的形式,如某券商资管(在股票投资上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可度)一样,那你在零售端的竞争优势就非常强大了,届时你在同业去杠杆中对同业资金的依赖也没有那么高了。但是这条路很漫长,也很难走。


(6)投研能力以后还可以为委外投顾服务。比如中小银行如果还要发理财,届时将要用净值产品来运营,这对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是个很大的挑战,非银机构实际上可以通过委外投顾的形式来介入,只是收益具体怎么分还需商榷。但是你介入是要分走它管理费的,银行为什么要跟你合作呢?其实就是看中你的主动管理能力强,能帮助银行做高收益,在零售客户端获得较好的声誉,进一步扩大规模。所以,增强投研能力既是一句空话,也是一句非常实在的空话。


(7)ABS的空间非常大,要尽快介入。一方面是因为非标转标的需求非常大,从我个人感觉来看,不光是中小行,甚至国有大行这一块的需求都很大,这一块预计将是明年业务增长的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另一方面,就是盘活流动性差的一些资产,比如盘活一些回报期限较长的地方性基建资产。


(8)还有一个发展亮点是长租公寓。伴随着房地产长效化,长租公寓因为期限很长,占用资金压力很大,开发商非常有动力把它做成REITs型产品,券商可以加大力度去跟踪和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