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将迎来多元开放的新时代

在百花齐放的中国基金业,作为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为投资者和股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公司累计为客户分红逾773亿元,位居行业领先之列,目前管理资产规模已逾1.3万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百花齐放的中国基金业,作为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为投资者和股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公司累计为客户分红逾773亿元,位居行业领先之列,目前管理资产规模已逾1.3万亿元。


  在公募基金业迎来20周年之际,工银瑞信总经理郭特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展示了公司取得如此成就的基石,以及她心中资产管理行业的蓝图。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长风破浪、不断前行。


  前瞻性布局养老金业务


  3月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4月12日,养老目标基金开始申报;同一天,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试点结束后将有序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将公募基金等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一系列政策有序出台,标志着酝酿多年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正式启动。


  作为养老金投资专家,郭特华很早就参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据记者了解,早在工银瑞信成立前,郭特华就曾代表工商银行参与人社部和世界银行的养老金课题研究项目,当时就深刻地认识到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广阔发展机遇。在郭特华看来,公募基金作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必将随着养老金市场的发展而壮大,养老金资产也将成为公募基金中最长期、稳定的管理资产,促进公募基金稳健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募基金是养老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在我国,公募基金也已成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在目前已经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养老金资产中,约60%是由基金公司投资管理。


  “无论在制度建设、人才建设还是产品管理等方面,公募基金均能更好匹配养老金的投资管理需求。”郭特华表示,首先,在制度建设上,国内公募基金的发展全面借鉴了境外经验,做出双受托制度、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运作规范性强,是金融行业中监管最严格的行业,可满足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运作和安全性要求。


  其次,在人才建设上,公募基金长期服务全国社保、企业年金,形成了日趋成熟的养老金投研体系和投资理念,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服务支持、运营管理、风险管理、产品管理团队,能够更好满足养老金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等全方位需求,实现长期、有竞争力的投资业绩。


  再次,在产品管理上,公募基金可充分发挥产品设计能力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第三支柱投资的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各类FOF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满足养老金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可以发挥公募基金工具化的作用,使公募基金产品成为养老金投资的标准化工具,进一步推动公募基金的发展。


  第四,在销售管理上,公募基金长期服务中小客户,建立了自己的销售队伍,并与银行等建立了长期渠道合作关系,拥有超过3亿的客户资源,为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和服务能力。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领军者,郭特华将助力养老金体系建设的使命感落实到具体实践。工银瑞信筹建伊始,就前瞻性地将养老金业务作为公司重要战略业务来布局。工银瑞信具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社保境内外委托投资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资格等养老金投资管理全牌照。2017年公司专门成立了“养老金投资中心”,建立了以投资为核心,整合销售支持、客户服务为一体的养老金管理体系,优秀的投资管理业绩和专业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积极把握对外开放机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期,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具体举措密集出台,由此开启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在郭特华看来,外资机构的进入将增加市场参与主体,促进行业更好发展。“对于本土资产管理机构来讲,一是要扎实练好内功,充分发挥本土机构熟悉政策、市场和了解客户的优势;二是要充分学习国际领先外资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将外资的进入视为学习先进、提升自身的机会。”郭特华表示。


  在“走出去”方面,工银瑞信也一直走在国内基金公司前列。早在2008年,工银瑞信就组建了海外市场投研团队,发行了首只银行系QDII基金。2011年7月,工银瑞信在香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工银瑞信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港币,获得香港证监会的1、4、9类牌照,并获得了RQFII、QFII、全国社保基金境外委托投资管理等业务资格。经过逾十年的发展,工银瑞信国际业务同业领先,并以持续优胜的海外投资业绩多次获得海外投资金牛公司等权威荣誉。


  谈及推进国际业务布局的经验,郭特华总结道,一是把握政策和市场机遇,走创新发展之路。例如,工银瑞信紧抓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香港子公司成立即申请获得RQFII业务资格并发行相关产品,又在政策允许的第一时间取得QFII资格,并首批开展了两地基金互认;同时深挖客户需求,加强创新研发,成立了全球首只离岸人民币货币基金、全球首只跨市场跨时区的中国指数ETF,在投资管理上不断挖掘新的策略。二是依托中外方股东国际化优势,走协同发展之路。三是注重风险控制,走稳健发展之路。构筑了严密的风险防线,特别注重防范海外不同市场的合规风险和市场风险。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行业发展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可以说,中国公募基金业的发展史,正是行业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


  郭特华表示,公募基金行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标准化投资,多年来打造了完善的制度、规范的运作管理和专业化的投资管理能力。随着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基金行业逐步形成了“监管-机构-市场”三个层面的制度优势。从中长期来看,各项法规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将有利于建立资管行业公平统一的监管政策体系,打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入推进,也将为基金业带来丰富的业务机会。”郭特华表示,例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逐步成熟,科技金融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以及公司运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直接融资的加快发展,资管行业将获得更丰富的投资工具、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推进以及2018年MSCI正式纳入A股,双向跨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


  在开展多元化业务的过程中,投研体系建设是根本。工银瑞信始终秉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坚持贯彻“研究驱动投资、研究创造价值”的研究理念,构建了覆盖大类资产市场、横跨境内外市场的投资管理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了优秀的业绩回报。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并打造一体化投研体系,工银瑞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模拟组合和数据归因,识别优秀的行业研究员,同时针对契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行业,前瞻性地发行行业基金,为优秀的行业研究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优秀的行业研究员成为行业基金经理之后,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内部的优势聚焦和分工合作,并形成外部新的优秀行研的“聚拢”效应。随着多个优秀行业基金的整合,行业基金经理能力逐步完善,公司就有针对性的布局主题基金,进而布局全市场基金,由此形成了业务与人才稳定的金字塔体系。


  全面的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持续为投资者创造持久财富的基石。工银瑞信秉持“制度先行、程序至上、内控优先、规范运作”的风险管理理念,构建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彼此制约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了由四大防线共同构成的,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子公司管控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十三年来,完善的合规制度和良好的合规文化帮助工银瑞信基金始终保持了良好的风险管理记录,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展望未来的基金行业格局,郭特华表示,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直接融资体系的加快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基金行业整体发展格局将会更多元、更规范、更专业、更开放,有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资本市场的贡献将进一步提升,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