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明确杠杆比例 结构化委外仍存发展空间

日前发布的资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产品的杠杆比例限制。业内人士表示,此项规定对于高杠杆比例的结构化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但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有所宽松。

来源:中证网 


  日前发布的资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产品的杠杆比例限制。业内人士表示,此项规定对于高杠杆比例的结构化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但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有所宽松。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未来具有分级安排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存续及新设,部分公司大股东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级安排定向增持。过去银行和非银机构开展的结构化委外产品仍有发展空间。


  结构化委外仍存发展空间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分级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落地的资管新规删除了原来“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比例超过50%即视为单一)、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的规定。


  兴业研究表示,删除相关规定意味着未来具有分级安排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存续及新设,部分公司大股东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级安排定向增持。华创债券团队认为,过去银行和非银机构开展的结构化委外产品仍有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对分级产品的比例限制,使得过去通过信托做的3:1的结构化委外已然面临调整压力。同时,过去的结构性非标产品,包括私募ABS产品等也面临结构重塑的要求。


  强调金融机构自主管理


  此外,资管新规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承受力,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负债杠杆,参照行业监管标准,对允许分级的产品设定了不同的分级比例。资管新规规定,分级私募产品应当根据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设定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中间级份额计入优先级份额)。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


  上海一家量化私募人士表示,从资管新规来看,以后私募不能再通过5倍甚至10倍的超级杠杆放大投资风险和收益,同时从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而言,对固定收益、类固收以及非标准化产品影响较大。


  同时,资管新规还明确,发行分级资产管理产品的金融机构应当对该资产管理产品进行自主管理,不得转委托给劣后级投资者。分级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记者了解到,以前一些结构化产品中管理人只是名义上的管理人,即把实际上底层资产的投资决策权让渡给劣后投资人或者劣后投资人聘请的投资顾问。


  业内人士指出,自主管理是指所有投资决策包括底层资产的投资决策要由管理人自己承担,而不是形式上的管理。进行自主管理既包括前台底层资产的投资,也包括运营和风险管理,将来劣后投资人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它不能取代管理人进行投资管理,这样也能避免劣后投资人通过劣后产品进行利益转移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