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各大银行陆续入场,资管子公司究竟花落谁家?
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刚兑”即将消亡,资金回表、设立资管子公司等开始加速。根据“资管新规”,27家具备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可申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辛继召 整理:城商行研究
导 语
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刚兑”即将消亡,资金回表、设立资管子公司等开始加速。根据“资管新规”,27家具备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可申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目前除光大、招行、华夏和北京银行外,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也拟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准备设立资管子公司。但资管子公司“遍地开花”的情况或将不会发生。一是因为银行理财极其分化,大行、部分股份行已瓜分这一市场。二是因为银行回表资金占用、资管子公司非标转表风险处置等因素,或将令中小银行望而却步。
据悉,兴业银行近期在组织架构方面准备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推进资管业务独立运营和风险隔离,在全行进行集中运营,为设立子公司做准备。此前,在2017年6月兴业银行已在总行和分行层面开始推进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改革,设立投行与金融市场总部为公共产品部门群组,包括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资金营运中心、资产托管部四个产品部门和一个风险管理部。其中,资产管理部增设私人银行业务处,负责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创设、产品发行、资产配置等。
民生银行也拟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该行人士称,将进行组织架构转型,设立资管子公司,形成完整的资管架构,对前中后台进行专业化管理。
股份制银行在推动建设资管子公司方面进展较快。目前,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已公告设立资管子公司。
2015年3月,光大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2015年5月,浦发银行公告拟以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设立浦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于商业银行法对银行资管子公司无明确说法,此事不了了之。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及发布后,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明显加快。2018年3月,招商银行宣布拟出资不超过50亿元全资设立招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4月,华夏银行公告拟出资不超过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4月26日,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宣布,该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方案已获董事会通过,该行为首家宣布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城商行。
此外,中信银行于2016年6月成立资产管理业务中心,作为全行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并将推动资管中心从事业部制向独立子公司发展。
“短期看,净值化运营后投资者需要有适应过程,一方面是收益有波动,另一方面是非标不能期限错配后收益下降。投资端资产构建也面临挑战。业务收入有压力。”有股份行高管指出。
某股份行提出,将加快产品转型,将去年末占比不到10%的净值型产品,到2018年提升到50%。另外,提升资产构建能力,把之前依赖非标产品构建转化为多元化产品构建能力,通过公募产品构建对接债券,通过私募产品对接非标和权益类产品。“我们去年以来传统零售销售渠道有了跨越式发展,今年要推动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理财产品。”
另一股份行提出,资管新规除使净值化产品增加,还将使银行转变风险审批方式,打造投研团队,从非标向主动投资转变。该行将全面提升市场、研究和管理能力,从客户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出发,尝试精确匹配、生命周期经营。
有城商行提出,将从投资产品销售上进行能力提升,增加大类资产配置投资体系研究,培养投研团队,培养基金经理。另外,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销售渠道,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营销、批量获客。
一家上市农商行提出,早已成立的资产管理部就是按照资管子公司模式设计。去年已对产品进行了净值化尝试,目前已经具备了产品转型能力。未来,将将从产品净值化、产品创新、服务客户能力提升、寻找优质资产能力四方面发力。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格的银行有27家。以下是这27家银行清单。
资管新规对资管子公司主要有两条规定:一是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二是,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但是,资管子公司“遍地开花”的情况或将不会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银行理财市场分化严重。从资产管理和托管规模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规模总计近30万亿,27家有托管资质银行的理财就超过24万亿,其中前五大银行理财之和超10万亿;另外,去年末银行托管资产超过135万亿,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瓜分了这一市场,托管总和超120万亿。
截至2017年末,有6家银行资产托管规模超过10万亿,11家银行理财规模超过1万亿。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的资产托管规模分别为15.50万亿、11.97万亿、11.54万亿、11.23万亿、10.29万亿,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3.01万亿、2.19万亿、2.09万亿、1.65万亿、1.76万亿。
二是,银行理财转型成本高。从预期收益模式转向净值模式,无论人员投入还是风险成本均较大。
“30万亿银行理财从表外回表内,如果比照表内计提拨备,将带来巨额的资本金占用”,一大行分行高管表示,“我们觉得存量表外理财要统一风险偏好,不能风险转嫁。要么把理财进到风险笼子,逐步整改;要么就干脆解包,根据风险匹配情况一一对应;要么新增一个专属额度规模,或者腾出规模挤额度。”
有大行研究机构认为,转型为资管子公司,因非标项目为类信贷业务,净值化管理之后,一旦某项标的出现信用风险,对应理财账户可能面临着全部本金无法偿还。信用风险较高、期限较长等问题叠加,恐使此类资管业务难以持续。
有银行战略研究部门人士表示,银行多以内设部门形式从事资管业务,下一步转型为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形式,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包括如何调整资管业务产品类型、业务类型以及投资方向,新设立资管子公司与现有基金子公司区分定位等问题。
实际上,已有上市农商行表示将回归存贷款“本源”,不再将金融市场业务作为主要业务之一。另外,根据华创证券统计,资管监管环境收紧的大环境下,2016年是资产托管业务快速扩张,在2017年也未能延续。资产托管业务手续费费率下降,银行从托管业务中获利能力下降,民生、光大等银行更是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