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借贷宝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上作表率

  大数据时代,该怎么保护你,我的隐私?  想必很多人在享受着大数据发展带来的便利时,都不禁会伴随着这种焦虑。  人们的担心不是没...

  大数据时代,该怎么保护你,我的隐私?

  想必很多人在享受着大数据发展带来的便利时,都不禁会伴随着这种焦虑。

  人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2016年11月,科技公司Uber被媒体曝出此前曾向黑客支付10万美元的封口费,以隐瞒涉及5700万个账户的数据泄露事件。这些外泄数据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用户运动和外出历史、电话号以及大约60万美国司机的驾照号码,这就意味着,这份数据能让别人追踪并定位用户位置甚至家庭住址,有潜在的安全威胁。

  2018年3月25日,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花费巨额资金买了下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邮报》和《华盛顿日报》,以及英国《观察家报》等多家重量级报纸的整版广告,就2016年泄露5000万用户隐私给政治营销公司剑桥分析一事向公众道歉——这次数据泄露事件,Facebook对美国大选产生了难以推脱的影响。可怕的是,这并不是Facebook第一次陷于涉嫌侵犯公众隐私的丑闻之中。

  而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IBM近日被指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在图片分享网站Flickr上获取了大约100万张照片,用于训练其人脸识别算法。对于技术公司而言,这些照片具有巨大价值——庞大的图片数据集有助于将人脸识别算法训练得更加精确,从而可以快速地从不同照片或不同场景中识别出某个用户。

  新兴技术为我们带来的好处不必言说,但种种数据隐私泄露事件表明,保护用户数据已刻不容缓。

 

  数据隐私成金融科技最大挑战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有目共睹。科技的结合与运用,使传统金融在降本增效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如何保障金融数据隐私安全成了全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前不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金融科技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们纷纷就数据隐私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嘉宾们普遍认为,开放用户数据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保护用户隐私以避免数据滥用之间的矛盾正考验着监管者的管理水平。

  现代密码学之父和图灵奖得主惠特菲尔德·迪菲对数据隐私的看法较为消极。他认为,数据隐私是企业用来获取数据收益的借口,尤其在美国,隐私政策使得科技巨头得以拥有相当大的垄断优势。

  韩国KB金融集团董事长尹钟圭表示,数据和信息是消费者本身拥有的,希望金融科技公司一边能够发展技术,一边能够保护网络安全。如果把数据向金融科技开放,能够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有好处的。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强调,隐私保护需确认两个问题,即数据的性质和使用边界。从性质上说,带有强烈个人特质的数据,社会需要创造条件主动保护好。而具有公共性质的数据,则需要做好公共监督。从使用边界上说,需把握好有序、有限两个原则。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需明确数据共享的底线,和自身驾驭数据的能力;监管机构也应注意在法律上建立制度保障。

  受邀出席的借贷宝CEO王璐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目前金融科技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大数据隐私相关法律不完备的问题。“这部分隐私权利归属于谁?它是不是一种财产?如何得到保护?如何不被滥用?目前这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备,所以会有很多人在中间游走。”

 

  破题不难,坚守原则是关键

  2018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密集出台,尤其是因为欧盟GDPR(即《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2018年也被认为是数据安全的元年。

  2月5日,新加坡议会通过网络安全法;7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完成了对1988年联邦隐私法的修订;7月27日,印度高级别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8年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8月14日,巴西通用数据保护法正式通过。

  9月,我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已被列入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入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

  保障数据安全,监管在一步步跟上,作为数据采集者、控制者的相关企业也应坚守自己的原则。

  第一,在收集、利用个人信息前,需得到用户授权。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即知道哪些信息被收集、可以选择是否让渡。所有信息应归属于用户本人,收集方只是“借用”,所拥有的是数据分析的结果,而不是其所有权和处置权。

  其次,信息收集应有度,使用也应有边界。对于敏感的密码、指纹、签名字迹、人脸特征等身份认证信息,更应该有明晰的界限,除特定的情况并征得用户授权外,用户本人应绝对掌控,信息采集方也无权违规使用。

  最后,保护隐私,信息收集方要承担起保障数据安全的义务。

  借贷宝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CEO王璐表示,借贷宝十分注重以人为本,尊重用户隐私。他透露,在获取用户的任何数据时,借贷宝都会首先征得用户授权,并竭力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平台只需要验证借贷双方是本人,以保证电子借条与纸质借条法律效力相同。鉴权还是通过银行,平台并不截留敏感数据”。而另一方面,借贷宝采用的是低风险、高效率的“强数据征信”模式,主要记录用户借贷交易明细,其他不相关信息一概不会收集,这也最大限度维护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